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质疑上市公司的新难题 天地侠影PK广汇能源案

2013-11-06 09:18 来源:南方周末

  汪炜华在微博上曾说过,这句话引述自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撰写的一篇题为《哈萨克斯坦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现状》的文章。南方周末记者的确在使馆网站上找到了这篇文章,不过也发现这一说法的确存在争议——在另一些石油类专业期刊上,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到,也有其他文章提及,在上世纪80年代苏联曾勘探过斋桑地区,并认为可能有油气藏,2005年后新的勘探认为此地区蕴含巨大油气潜力。

  另一个他后来受到指责的说法,是其文章里提到的,广汇能源哈密淖毛湖煤田“煤层厚度仅15米,埋藏深度平均130米”。这一涉及资源价值的数字,与广汇能源的说法并不一致。

  汪引述的是全国地质资料信息网上,新疆煤田地质局161煤田地质勘探队2008年完成的《新疆伊吾县淖毛湖煤田广汇露天矿勘探报告》,这份资料也曾在广汇能源公告里被提及。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的查证,这个煤田被多次勘探,其煤层平均厚度数据,还有过19米、25米和30米等多种说法,其中30米的说法来自2012年的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为广汇能源出具的一份报告。地质专业人士指出,不同钻井结果不同,勘探数据之间有差异很正常。

  目前广汇能源在回复投资者咨询时使用的是30米这一最大口径。

  而130米埋藏深度的说法,在汪引述的那份勘探报告中并未看到。有可能是他把报告中的“地层厚度”的概念,错误地等同于“埋藏深度”。

  汪炜华的连续质疑,也曾吸引到财经媒体跟进报道。此后,广汇能源在官网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对此先后回应称:

  针对部分以不知名媒体及个人名义发布的各种不实消息及言论,以达到胁迫上市公司获取不法收入目的的恶劣行径,公司也决不姑息,保留运用法律手段追溯的权利!

  与无知小人针锋相对,并不能展示公众公司的投资价值与经营智慧,反倒落入空方陷阱。

  不过,在发表第一篇分析广汇能源的文章中,汪炜华就在开头写了条声明:“本人从不做空,没有融券账户,更不持有任何相关的广汇能源融券头寸”。这一年来,他十次以上反复重申自己只看空,不做空。遇到聊得来的,就多解释一句“国内融券成本太高了,不想给证券公司打工”。

  质疑的缺环

  这只是推理,并没有证据支撑。这也是一直以来汪炜华质疑链条的缺环。曾有网友提出过这点,但汪认为这应该交给证监会去调查。

  几番过招,汪炜华算是上了广汇能源的“名单”,2013年中的股东大会上,广汇控制人孙广信表示愿意见见“天地侠影”,汪闻讯后也在微博上回应:“下次回国,有可能,我乐意去新疆广汇看看”。

  而研究广汇能源,也成为汪的日常功课。2013年8月初,他发了条微博说,中报陆续出台,至今一份未读,今年他最想读的中报只有两份。一份是广汇能源,另一份则是同样被他持续“贬损”的贵州茅台(那也是资本市场“大佬”们广为关注的一只股票)。

  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份他所期待的中报,成为了他被拘的导火索。

  8月23日晚,广汇能源发布了有关十大股东的中报补充报告,一个名列第四大股东的自然人张建国引起了汪的关注。经与其他网友一同“挖掘”,发现了一位新疆商人张建国,其名下公司曾从广汇能源获得过1.5亿元委托贷款。

  借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广汇能源通过放贷给张的公司,再假手于张个人,通过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融资加杠杆,买进超过5000万股的广汇能源股票,也就是广汇能源曲线炒作自家股票,“严重违规”。

  不过,这只是推理,并没有证据支撑,外界也不可能看到广汇能源的资金流动情况。

  事实上,这也是一直以来汪炜华质疑链条的缺环。曾有网友提出过这点,但汪认为这应该交给证监会去调查。

  起初,广汇能源并没有对此进行回应,直到后来汪向证监会举报。

  根据于淼的描述,证监会回邮要求汪向新疆证监局邮寄举报信,汪嫌麻烦只是找了新疆证监局的电子邮箱发了邮件过去,并没正式邮寄,“也不知道算不算数”。

  至于为什么要举报,汪在微博上曾说,“我本没想过要向证监会举报……广汇迷们群起攻击我本人。”因持续“唱空”广汇能源,汪炜华早已成为一些广汇能源小股东的眼中钉,在股吧里他们称汪为“天地瞎眼”。

  8月27日,广汇能源发布澄清公告,确认了第四大股东的确是获得贷款的新疆商人张建国,但列举了贷款归还和股票购买的时间记录的不吻合,否认存在曲线炒作自己股票的行为。

  在此前后,广汇能源向警方报案。广汇能源投资者关系部对南方周末记者称,主要是针对“天地侠影”这个网络ID发表不实言论的“损誉”行为进行的报案。因为当时只知道“天地侠影”这么一个匿名网络ID,无法走民事诉讼渠道,所以选择报警。

  一个多月后,“警察来了”。

  10月下旬,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这段风波时,于淼一次次说道,“汪炜华在国外待久了,太不了解国情。”

  拒绝“低头认个错”

  家里建议他“低头认个错”,但汪表示拒绝。

  “天地侠影”的案情,在个体投资者中引起波澜。

  在雪球网上,一位名为“william头盔”的网友2012年曾和汪同期质疑过广汇能源,当时他说汪像一个“黑暗骑士”。但现在,“william头盔”的页面上,这些帖子已经看不到了。

  另一位网名为“岁寒知松柏”的知名质疑者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以后当然会注意(发言尺度),“我没人罩着,但上有老下有小”。“岁寒知松柏”是深圳一名财务工作者,2012年他曾对一家食品公司发起过质疑,也曾被汪炜华称赞为“草根的胜利”。当时,“岁寒知松柏”也曾被公司报警,刊发其质疑的网易公司也一并涉案,但此事再无下文。“岁寒知松柏”和网易方面均表示,一年多来没有被警方问话。

  微博上,网友“释老毛”给证监会主席发了一封公开信,希望证监会在尊重司法公正的条件下合理干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一位自认为是因天地侠影“做空”遭巨大损失的广汇能源股东、网友“爱吃肉的一一”发言称,公开、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是国家必须保证的。

  当外面的世界为此争论不休时,汪炜华已经在看守所里度过了半个多月。

  据律师会面时了解,至10月28日,汪炜华在乌鲁木齐只被提审过两次,警方讯问了汪涉及广汇能源的言论依据,他逐一做了解答,也问及他是否受人指使,他说没有。除此外,警方并没向汪提及其他涉案事由。

  仅从其刑拘罪名来看,“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指向的是: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最高刑期达五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刑事案件中,刑拘时使用的罪名和最后提请检察院批捕的罪名,并不一定相同。

  也有网友称汪属一个“四人团伙”,但放出这一消息的人士称“不方便谈论此事”。而于淼和新疆当地接近警方的人士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尚未听说有别人同案被拘。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宣传科,对方称“不了解情况”、“不接受电话采访”。

  汪炜华则将希望寄托在证监会身上。也许是因为曾经向证监会发邮件举报和求助过,汪炜华提醒律师留意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希望有媒体问问证监会是否知情。

  10月2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此公开表态说:“目前不掌握此事具体情况……证监会一直以来都支持并且欢迎社会各界对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加强监督,但这种监督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理性、客观,避免误导市场。”

  于淼已委托律师询问了汪炜华是否同意“低头认个错”,以便斡旋和解,但汪表示拒绝。

  “家里建议他低头,是因为担心一个人在那边受苦,但我们并不认为他真就犯法了,心里很矛盾。”于淼说,“如果他真‘有问题’,为什么不在听闻对方报案后,提前返回澳大利亚呢?”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