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黄牛刷票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 对外称从事IT业

2014-03-06 10:46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一个“黄牛”的自我修养

  入行5年,最大的感受是“黄牛”从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跟高科技沾了边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王元元 | 河南信阳报道

  凌晨5点,一阵闹铃刺耳,杨辉腾地从被窝里坐起。

  来不及开灯,他摸索着打开电脑开关,迅速穿好衣服,开始一天的工作,这将持续到晚上11点。

  此时,全国各地有无数和杨辉一样的人,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刷票、倒卖、赚钱。这是他们的生计,“在我眼里,火车票就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过去五年,这个“圈子”发生了很多变化,也让杨辉意识到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的紧迫。

  长江后浪推前浪

  如果不是知道身份,很难相信穿着时尚的杨辉会是个火车票“黄牛”。

  很多人对于“黄牛”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那时,“黄牛”多集中在火车站附近,看到前来买票的人便上前搭讪、伺机推销。

  但是,对于杨辉他们来说,这类人已成为历史,至少正在成为历史。

  杨辉是个85后。他所在的“黄牛”群组有近20人,90后占了五分之三、80后占了五分之二,最大的年龄不超过35岁,最小的才17岁。

  “年轻人学习能力比较强、赚钱的欲望也比较强,能很快适应。”年龄大的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尤其是实名制后,购票手续的繁琐以及手段的现代化,使“黄牛”倒票难度大大增加。

  杨辉的“师傅”,一个40多岁的老“黄牛”,在圈内已有7年之久,最高月收入曾达5万元。实名制后收入大不如前,甚至落后于自己的徒弟,最后转行做了水果生意。他走时留给杨辉的一句话是:这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很多和我师傅差不多年纪的人都转行了,不是因为这个圈子不让他们做了,而是他们自己做不下去了。” 杨辉说。2012年实行实名制后,杨辉所在的“黄牛”群组由15人变为10人。

  不过,群体年轻化的趋势仅限于最底层的“黄牛”,一级“黄牛”仍以年长者为主。

  分层集群式发展客户

  时代的变化迫使手段升级。

  如今的“黄牛”不再每天到火车站转悠寻找客源,而是主动出击建立顾客群。

  杨辉管顾客叫做“客户”。在刚入行的2008年,几乎不用找客户,往往是客户自己找上门,“当时做这行的虽然也不少,但大家都有自己的地盘,所以没人敢跟你抢。”杨辉说。

  如今,网络交易模糊了“黄牛”之间原本固定的地域界限,圈子秩序大乱,要想挣钱只能自己寻找客源。

  杨辉的经验是分层集群式发展。利用固定客户发展更多的潜在客户,一带十、十带百,最后建立一个几百人的客户群。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所在的“黄牛”群组要求更多的组员以同样的方式发展客户,最后集合到一起共享。目前,杨辉所在的“黄牛”群组至少掌握有500个固定客户,是他们相对固定的收入源。

  “关键是服务好,要说到做到,不能言而无信,才能拥有稳定客户。”杨辉常和群组里其他人说。

  仅仅靠这几百客户是不够的。只有源源不断地发展新客户才能在这行立足。为了最大限度地寻找客户,杨辉添加了几十个QQ、微信、微博群。

  这种近乎于大海捞针的寻找方法效果并不差。“火车票是大众需求,即使现在不需要将来也会需要。”有了客户,就要好好考虑如何维护,因为客户随时都可能被挖墙脚。“一般人买‘黄牛’票时都是同时找好几个人刷票,通过比较来选择最好的卖家。”

  拿“黄牛”加价来说,普通火车票往往在50~100元不等,春运时价格能涨到100~300元左右 ,甚至更高。对于需要的乘客来说,价格低自然是首选。

  为了留住客户,杨辉甚至买了销售类的书,学习销售技巧。尽管在实际交易中,这些理论并没起到多大作用,但他相信未来会有用。比如,逢年过节,杨辉都会给客户发祝福短信,联络感情。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