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克里米亚地区独立:法律与现实交织的困境

2014-03-27 09:1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当地时间2014年3月11日,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宣传公投的海报。CFP

当地时间2014年3月11日,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宣传公投的海报。CFP

  黑海边上小小的克里米亚历来是个充满火药味的地方。

  看看地图就会知道,地缘政治决定了克里米亚半岛对于俄罗斯安全局势的重要性。在戈尔什科夫将军执掌苏联海军的时代,从莫斯科级航母到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母,从光荣级导弹驱逐舰到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苏联海军由此形成对北约国家的震慑和对地中海的觊觎。

  全球最大的、能够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安-225运输机是在这里组装的,中国航母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是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下水的,著名的舰载战斗机苏-33在这里试飞的,用来培训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尼特卡训练基地也坐落于此,甚至震惊海内外的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8 19”政变,也发生在这里的一幢别墅里。

  在克里米亚,俄罗斯有太多太多的国家秘密和技术秘密不想让西方知晓。一个跟随乌克兰完全倒向美欧的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次军工秘密系统性暴露,国家安全将变得毫无优势可言。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地区独立的法律困境

  北极熊总是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但毋庸讳言,如今的凶悍只是被美欧逼到墙角的报复性反抗。如果东欧的那些卫星国还在的话,乌克兰的局势也许不会摆上桌面。

  美国政府开始执着于从国际法中寻找攻讦的依据,关于保护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观点,让人既熟悉又陌生。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与俄罗斯是否出兵是两个问题。俄罗斯是否出兵,是国际法上的使用武力合法性的问题;公投之后宣布独立,国际法对此的归纳是民族自决原则的问题,即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上的居民,能否在不经过其他国民同意的条件下就单方面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这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命题,英国政府可以容忍苏格兰进行全民公投,但加拿大最高法院的判决却宣告了魁北克省付出所有努力的无效性。

  2008年2月之前科索沃还是塞尔维亚的领土,安理会1244号决议在给1999年科索沃战争做后续安排,但决议表示需要通过政治磋商为科索沃的未来做出各方可以接受的政治安排。然而,当联合国特别代表告诉秘书长和安理会政治安排难以达成、科索沃独立是唯一选项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2008年2月17日,一群甚至不是科索沃临时议会成员的人签署并公布了一份名为《科索沃独立宣言》的文件,美欧甚至没有等到安理会开会再次讨论这个问题,就迅速宣布承认科索沃。

  2010年笔者在瑞士小城Fribourg遇见一个瑞士外交部官员时询问,欧盟为何不等待安理会再次开会讨论这个问题时再采取行动。对方的回答是:安理会开会做一个决定太慢了,况且我们瑞士在那里已经有很多的投资。

  现实主义的立场在国际关系中经常会扮演推动性的作用,小国政坛“城头变幻大王旗”,背后涌动的是大国的利益。

  2009年愤怒的塞尔维亚开始外交努力,换来的是联合国大会决议,此决议要求国际法院就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违反国际法发表咨询意见。于是法律领域的争斗裹挟着政治私利在海牙展开,随后一年多的审理中,大小国家纷纷粉墨登场。

  英法两国当初如此积极地推动科索沃独立,如果当初立场是正确的,那么现在他们针对乌克兰的主张就一定是错的。美国政府的立场则充分体现了超级大国对国际规则的把控和玩味,美国政府不认为支持科索沃单方面独立的国际法规则已经产生,但认为应把科索沃的情势作为一个特例来看待,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而允许科索沃独立。现在看来这个“擦边球”立场为后来政策的调整预留了充分的空间。

  国际法院审理的结果体现在2010年7月22日发表的咨询意见中。国际法院把科索沃有没有权利独立与宣布独立是否违法做了切割。这个文字游戏使得法官们继续回避实质性问题。咨询意见的逻辑是,因为安理会1244号决议以及其他国际法规则对于单方面宣布独立没有明确的规定,由此国际法院根据“法无禁止即为可行”的一般法理认为科索沃单方面宣告独立不违反国际法。

  国际法院的文字游戏实质上体现了回避大国利益激烈冲突的策略,并没有触及任何实质性问题。但毫无疑问,这个咨询意见产生了更深远的政治后果。科索沃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承认,国际司法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美欧外交政策的伪善面

  历史是如此吊诡和讽刺,拖了10年之久的科索沃问题对于俄罗斯来说仿佛一场梦魇,昔日大国的荣光在美欧打压之下连仅剩的遮羞布也没有保留。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俗语似乎正在应验。

  科索沃问题的根源在于阿尔巴尼亚族居民与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而克里米亚也存在俄罗斯族与乌克兰族之间的相互敌视。用法律标准来衡量,二者之间的差异仅在于前者的冲突异常激烈而且外化,而后者的冲突潜伏在萌芽状态。

  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国际法的禁止反言原则封堵了美欧的退路,美欧在两个问题上的立场前后矛盾,一定有一个是错的。此次如此强调主权原则,从侧面验证了美欧外交政策的伪善面。或者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理解——美欧的外交政策都把地缘政治实际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法律和政策都是选项,美欧的选择已经是“哪个好用用哪个”的实用主义表现。

  至于俄罗斯,失去亲俄的乌克兰,它将会是什么样子?回顾一下苏德战争中希特勒的三个集团军群如何在苏联西部长驱直入就知道了。从这个角度观察,理解俄罗斯的立场和手段其实并不困难。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国际法秩序的追求应该成为一个崇高的目标,但另一方面,大国的安全环境的构建,更多的是依靠实力。

  俄罗斯处理乌克兰危机的手法再一次给中国的战略家们上了一课,地缘政治的相关概念长期以来在中国似乎没有市场,但问题是这种现实主义的路径从来没有被大国放弃过。(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冷新宇)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