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沉重的标签:服刑人员子女生活调查

2014-05-19 08:11 来源:半月谈网

  沉重的标签:服刑人员子女生活调查

  沉重的标签:服刑人员子女生活调查

  一个孩子在北京市太阳村儿童教育咨询中心。这是一家无偿救助服刑人员无人照顾的未成年子女的民间慈善机构,它为这些孩子提供特殊教育、心理辅导、权益保护以及职业培训等服务。

  他们承担了太多与年龄不相符的压力: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疼爱,遭到周围人的歧视。生活困难、心理问题突出,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他们——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他们,亟需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注。最近,半月谈记者在河南、安徽等地深入调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成长现状,探讨如何帮助这些孩子。

  沉重标签下的生活之困

  2013年底,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区二里街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12岁的小阳和10岁的小月终于办好了户籍,悬在母亲王丽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3年来,为了给两个孩子办户口,王丽辗转多地,费尽周折。

  小阳和小月的父亲江某18年前因故意杀人潜逃至湖北,期间隐姓埋名与王丽同居,在未办理结婚手续的情况下生下了兄妹俩。2007年江某被捕归案,并判处死缓。

  几年之后,两个孩子快到上学的年龄,因为没有户口,没有学校愿意接收。王丽只能求助社区。

  二里街社区书记李成毅告诉记者,经过社区跟派出所、民政局、司法局的协调,最后决定由司法和民政部门派专人带王丽去蚌埠,和被关押在蚌埠监狱的江某办理结婚证。由于江某潜逃期间曾用假名,所以孩子出生证上父亲的名字也是假的。于是社区再次和司法部门协调,派专人到蚌埠对江某做亲子鉴定。经过前后3年时间,才将户籍办妥,两个孩子也因此比同龄人晚了几年入学。

  虽然是服刑人员非婚生子女,但母亲的陪伴让小阳和小月的生活有了依靠,相比之下,王伟的处境则要困难许多。

  家住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牌坊乡的王伟今年上初三。王伟上小学时,父亲因抢劫入狱,被判刑20年。父亲入狱后不久,母亲便抛下他离家出走,从此再无音讯。由于爷爷奶奶早已去世,王伟只能被寄养在伯父家中。

  牌坊乡团委书记孙世勇告诉记者,在牌坊乡,和王伟处境相仿的孩子共有6名。农村条件差,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出现三长两短,女人或是离婚或离家出走,这些未成年子女便成了有父母的“孤儿”,生活毫无保障。

  王伟和小阳、小月的处境,只是众多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诸如南京两女童饿死家中的事件,让这类孩子的生活为人所关注。

  共青团安徽省委权益保障部部长刘峰介绍,2011年合肥市曾对全市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共779人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占30%。同年,安徽省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也对合肥市各县区服刑在教人员子女生活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49.5%服刑人员子女的家庭负担不起上学费用,61.7%受访者家庭无人参加社保。

  孙世勇说,这一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目前存在着很多困难。“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我们为他们申请了低保,还有少量、不定向的社会资助,勉强维持这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

  笑容背后的心灵创伤

  相比生活的困苦,孩子们心灵的创伤往往更加隐蔽,也更为严重。

  位于河南新乡县的太阳村是一个集中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民间慈善组织。记者前不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占地20多亩的太阳村像一个大花园,盛开的油菜花分外艳丽,“村”内布局错落有致,干净整洁。

  “阿姨好!叔叔好!”这里的孩子大多很有礼貌,见人便笑着问好。从河南省女子监狱退休的王敏2009年开始负责太阳村的日常事务。王敏介绍,目前这里共代养了71个孩子,主要是父母双方均在服刑、一方服刑另一方死亡或失踪人员的孩子。

  每到周末,大学生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会来和孩子们互动,教他们画画、跳舞,进行心理辅导的游戏,看上去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孩子们笑脸背后却是默默的委屈和悲伤。

  8岁的冯峰非常腼腆,父母均在新乡的监狱服刑,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没有能力照顾他,妈妈在监狱里申请将他送到了太阳村,每个月他都可以去探望一次父母。

  “叔叔,你别问冯峰了,他一提到爸妈就会哭,他的妈妈再有一年就出来了。”冯峰同宿舍的孩子说。“不是,还有11个月。”红着眼圈的冯峰说,他特别想念妈妈,每天都数着妈妈出狱的日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段让人揪心的故事,他们心里受的创伤很难抚平。”王敏说,这些孩子大多听话、懂礼貌,但内心都压抑着委屈。

  “其实这并不好。”长期在太阳村做心理干预的心理咨询师杨艳说,正常家庭的孩子会淘气、撒娇,甚至发脾气,但太阳村的孩子没这条件,他们有一种“讨好”的心理,害怕失去,害怕惹“爱心妈妈”生气了会被忽略或抛弃,所以就会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即使不愿意做一些事情也强迫自己做。“他们普遍存在自卑的心理,‘罪犯的孩子’这个阴影很难从他们心中抹去。”

  对这一点,王丽有着切身的体会。

  王丽对记者说,生活再难,为了孩子她都能坚持,但那些歧视的眼光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有一次,两个孩子跟小朋友在楼下院子里玩,不知道谁不小心把路边一辆车的玻璃打碎了,车主出来就拽着我的孩子大骂,一口咬定是他们干的。”说到这,王丽低下头,“车主还说,杀人犯的孩子干不出好事来。”

  虽然最后监控视频显示,车玻璃并非小阳和小月所碰碎,但从此两个孩子再也不敢从那家人的门口经过。

责编:李宜馨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