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谁来关心住房“刚需夹心层”?

2014-05-28 08:54 来源:半月谈网综合

  如今,住房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居住场所,还是财富、身份以及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否拥有自己的住房,是否拥有体面的租住空间,越来越成为城市青年的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

  房价上涨的同时,大城市住房租金也连续数十个月上涨。“最难租房季”伴随“最难就业季”而来。调查显示,北京青年人才中租房居住群体的比例为52.2%。难以寻得户型合适、价格适中、正规安全住房的大城市青年群体,已成为真正的“刚需夹心层”。

  买房:无奈啃老,生活质量“回到五年前”

  拥有在一套住房,是许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的梦想。但真的在京买房后,高企的房价却让不少家庭背负巨大负担,生活质量不增反降。

  调查显示,有近五成的青年希望在父母的支持下贷款购房。面对“啃老”的声讨,有被调查者说:“用爸妈的钱买房,是我们这代人面对高房价的无奈之举。”

  来自山东的王鑫,2009年来到北京工作。去年,他在父母的帮助下贷款买了一套燕郊的房子,虽说没有市区的贵,但每平米过万的房价仍让他和家人倍感压力。

  “迟早都得买,晚买不如早买。”说起当时买房,王鑫说他的目的是不想再“漂着了”,而父母也认为他到了结婚的年龄,应该有一套婚房了。

  自从买了房,王鑫每月要支出3200多元的按揭贷款。燕郊距离城区较远,王鑫每天上班需要将近两个小时,十分不便。无奈之下,他又在市区北三环租了一间小屋,燕郊的房子就闲置下来。

  如此一来,王鑫每月花在住房上的开销就有5000元,这对于月薪8000元的他来说,日常生活开始捉襟见肘起来。王鑫说,自从买房之后,“不敢再参加聚会,就怕哪次消费超标了,那个月就得饿肚子。”对于买房后的生活质量,王鑫用“一下回到五年前”来形容。

  王鑫的朋友陈峰去年年初买了一套位于北五环的房子,小两居60多平方米,当时的单价在3.5万元左右,首付需要100万元。

  为了筹集首付款,陈峰找遍了所有熟识的人,光是从亲戚朋友处就借了50万元,再加上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一些积蓄,终于凑够了首付款。

  “父母都是公务员,一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除去吃喝基本上把攒下来的钱全给我交了首付,那50万元的借款还得父母帮忙还。”陈峰说,现在的月供占去了自己工资的一大半,买房让他和父母的生活都过得紧巴巴的。

  租房:近的挤而贵,远的奔波无尽头

  “一想起租房、搬家,我的头就疼。”已在北京工作两年的陈旭是一名来自山东的“北漂”,谈到自己的租房经历,他用“多灾多难”来形容。

  前年,陈旭到北京实习,在中关村附近租了一个床位,月租金400元。不久,陈旭发现自己的物品不断丢失,“mp3、刚买的书、玩偶,还有500块钱,都不见了。”陈旭说,“在那儿住的两个月中,至少丢了2000多元的钱物。”

  陈旭只好搬到朋友那里,这是一间位于大屯路东面积仅8平方米的隔断间。陈旭入住后,与朋友分担800元的月租金。“两室一厅被隔成了五间房,住着9个人。”陈旭说,他的房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外,什么都没有,也放不下其他东西。

  由于租客众多,陈旭每天洗澡、上厕所都要排队。换衣服、打电话则要在室友眼皮子底下进行。晚上,隔壁屋内的呼噜声清晰可闻。种种处境让陈旭“抓狂”。

  工作半年后,陈旭有了5000元积蓄,第一个想法便是换房。经过一番寻找,他搬进四惠附近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月租金1100元。这套三居室里只住了五六个人,“最起码有个实墙了”。

  但好景不长,在租住合同到期前,房屋中介通知他,如果续租,需要每月加400元租金。他试图和中介讨价还价,但得到的回应却是“爱租不租,想租的人多了”,陈旭只能再次搬家。

  这一次,陈旭把家搬到了通州北苑。他想,搬得远一点,房租会便宜些,居住条件也会好一些。通过中介,陈旭住进了一套与房东合住的两室一厅,月租金1350元。

  住房空间相对宽敞了,但每天距离遥远的上下班路却让他颇感疲惫。陈旭每天早早起床,挤地铁、倒公交,一个半小时后才能赶到位于西三环附近的公司。往返至少要花3个小时,“每天回到家都筋疲力尽”。

责编:王文静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