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山西古建筑之殇 每处修缮资金不到2万命若野草

2014-09-05 09:59 来源:南方周末

未被核定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祁县文峰塔屹土包几百年不倒,被网友称为“塔坚强”。 (唐大华供图/图)

  未被核定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祁县文峰塔屹土包几百年不倒,被网友称为“塔坚强”。 (唐大华供图/图)

  山西现存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就有399座,辽金以前137座,元代有262座,占全国约80%。据统计,该省2.8万处古建,平均每一处2万元不到的修缮资金,“两万元能干个啥?啥也干不了。”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许高哲说。

  虽然山西已在努力,但因资金、人力和政策监管等诸多不能到位,如此之多的尚未定级的古建绝大部分都散落乡间野草中,任风吹雨打,自生自灭。

  唐大华发现文峰塔时,拍照都不敢离得太近。

  这座清代风格的古塔坐落在山西祁县涧村一个约8米高的土台上,因长期水土流失令塔基一半悬空,远观如火箭发射一般。

  “有可能这是最后一眼了。”唐大华是长期关注山西古建拯救的民间公益人士,一个多月前他抱着遗憾的心情将照片发布到了微博上,后来古塔被网友称为“塔坚强”,呼吁政府尽快抢救。

  祁县文保部门很快决定对该塔加固维修。在唐大华看来,“塔坚强”已属幸运,它没有被人为盗窃,也免于了自然消亡。“政府连定级的文物都顾不过来,能救下这一处已经很不错了。”

  命若野草

  涧村位于祁县东南,距离远近闻名的乔家大院不过十多公里。出了村口,往东南面是一片巨大的台地,只有一座残塔坐落在一个台地的土包之上。唐大华说,他关注点开始还不是“塔坚强”,而是遍布在塔周围的数十个盗洞。

  过去几年,唐大华为了古建保护奔走于家乡山东和山西之间。在残塔附近的果树间密布着洛阳铲打出的探孔,台地上留下了数十个巨大的盗洞。残塔,探孔,盗洞,这是山西古建文物留给唐大华的一组现实缩影。

  后来,他注意到,残塔南侧开有塔门,北侧则嵌有“钟天毓瑞”四个字。让他吃惊的是,塔下基座已经半空,几乎不敢近前。数年来这种古建岌岌可危的模样他已见了多次,于是,唐大华把残塔推上了网络。

  很快,相关部门对两件事情都做出了反应。2014年8月29日,唐大华再次来到残塔前,一支工程队已经开始加固塔身,盗洞也被填平。但在祁县文物部门看来,这是一处未定级的古建,并非文物保护单位。

  在涧村村民看来,古塔倒与不倒的确不算个事儿。几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说,土台上的塔一天天朽坏,没谁在意过。“就是哪天倒了也不会有人知道。”就像地下被盗的墓葬,村民甚至说不上塔的来历,只知道“从前大户人家修的”。

  记忆的断层并不止涧村,相邻的涧法村同样如此。

  涧法村六十四岁的薛在义说,早年村子里还有庙宇和戏台,后来相继坍塌,原址被推平,木料转作他用,一座石碑和一口大钟也相继丢失。

  古建的失修并非一朝一夕,对于距离它们最近的人来说,仿若野草自然枯萎,一点也不意外。在长治县东呈村,一座古佛堂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腐坏,最早是屋顶漏雨,而后雨水浸润,墙体坍塌。当地老人牛根则和老伴把墙垒起来,没多久又塌掉,他希望县里能有人管管,却被各部门推来推去。现在,古佛堂被玉米地包围着。

  “等到农作物枯萎,火灾隐患很大。”唐大华对此颇为担心。

  据统计,山西现存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就有399座,辽金以前137座,元代有262座,占全国近80%。东呈村古佛堂就有元代遗构,唐大华说:“其他省总共也没几座,要放在别的省,早就是国宝待遇了。”但在山西,一场野火就能带走它。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