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深度 > 正文

首位校长直升正部长 陈吉宁在下一盘什么棋?

2015-03-09 09:29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5年3月7日,一定是陈吉宁生命中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不仅是“妇女节”前一天的“女生节”,也是他首次面对新闻发布会上蜂拥而至的中外记者。

  在镁光灯下,他的圆圆脸显得“萌萌哒”,正如环保部官网的正装照——慈眉善目,银边眼镜;但谈到“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时,这位“闪电”任命的新部长,虽不时生涩地低头看稿,却也听得出,他的语气很重,很重,重得像一位教授训斥考试作弊的学生。

  到任环保部只有1个多月,被任命为部长只有1个多星期,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打破官员任命多个“第一”的陈吉宁,究竟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曾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多次调研的小编为您解答。

  首位校长直升正部长——治霾大限只有两年多!

  即便是清华、北大、人大等——中国大陆“位阶最高”的高校,他们的校长也通常是副部级待遇,在“高校系”领导干部愈发受到重视的当下,一旦进入国务院“内阁”,他们会沿袭“副部长——常务副部长/正部长”的晋升通道。

  陈吉宁打破了这一定律!在2015年1月被“闪电”任命为环保部党组书记后,直接晋升为这个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正部级“一把手”。

  正部级官员的退休年龄是65岁,特殊情况下,还可适当延迟一段时间退休,历史上,“超期服役”的共和国部长不乏其人。一位环保系统官员向《经济观察报》小编感叹,由于系统外调任的新部长有一定适应期,老部长通常会与“二把手”位置上过渡的新部长有一定的交接期;但环保部前部长周生贤65岁生日刚过,马上就被免职,“速度快得出人意料”。以至于两会期间,仍有记者不断追问这位调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的老部长,后者只能意味深长地回答,不方便说什么,请你们理解我。

  环保部一位官员向小编澄清,这一任免令不宜过度解读,更多起因于治霾的紧迫感。上至环保部、下至各省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如今,距离2017年末的“大限”,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

  但正如陈吉宁在新闻发布会上自己说的,时至今日:“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80%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面积雾霾频繁发生。”

  看来,这位长期研究水污染的清华人,是时候对大气问题痛下决心了!

  首位环境学家转任环保部长——战略环评要评宏观政策!

  环保部不乏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环境法等专业人士,但陈吉宁是首位科班出身的环保部长。

  其实,早在清华执教时,陈吉宁已经对“打破纪录”这件事情习以为常了:1998年,年仅34岁的陈吉宁被清华大学聘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才过了8年,他就晋升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实现了“副主任——主任——院长——副校长”的四级跳。他牵头创建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还是国家水专项的首席科学家。

  “环保就是要预防、预防、再预防。一旦造成污染了,再治理,成本代价太高了。”在新闻发布会上,陈吉宁谈到他长期参与的“战略环评”,“我们几年前就开展了关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我们要把战略环评成果用好,守住三条底线:第一条底线,就是生态红线,不能进的地方,坚决不许进。第二条底线,要守住行业的排放总量,不能有突破。第三条底线,要守住产业进入西部地区的准入条件和标准。”

  可别忘了,“陈部长”在“陈教授”的时期,就是环保部诸多战略环评项目的负责人。2010年,针对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陈吉宁团队开展了《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2014年,全面负责清华大学校务后,陈吉宁校长还负责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

  战略环评,作为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之上的“顶层设计”,在中国却频频受阻。小编曾当过环保部跑口记者,发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政策环评。原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前司长牟广丰回忆说:“当时‘环评法’立法时,有关产业部门曾提出不同意见,政策既然制定就(大体上)是英明的,还用得着环保部门再去评它吗?”在多个部门狙击下,无论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还是《环境保护法》,最终都没能将政策环评纳入立法,结果战略环评沦为环保一家的课题研究。

  有人说,环保部只能卡住项目,难以修正规划,更无权过问部委、地方政策。陈部长所说的《环保法》“钢牙利齿”要长出来,可不那么容易!

责编:安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