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交通资源配置倾向机动车 市民难享平等路权

2011-12-22 17:12 来源:大河报

  写在前面的话

  20多天前,一场有关停车难的话题引起媒体与坊间热议,至今余温未消。交通拥堵与停车难早已成为近年来的城市生活热词,本组报道,试图从“路权分配”、“停车位配建”、“停车导引”等层面,解析造成郑州交通拥堵与停车难的深层原因,为您提供探究解决之道的另外视角。

  阅读提示

  最近一个时期,全国各地频发的校车交通事故,让人痛彻心扉。令人慰藉的是,12月15日,公安部明确要求,要用最高路权护卫校车安全。

  路权一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任何一个城市,人车之间的和谐共融、平安相处,都是交通管理的终极所在。被赋予最高路权的郑州校车,意味着也将和公交车一样,有了优先通行权。

  3年前,郑州一名小女孩被公交车挤倒,身上多处骨折,引发公众对“普通出行者应拥有同等路权”的热议。那么,郑州现行的路权是如何分配的?各方交通参与者又正遭遇怎样的出行难题?

  A 校车事故频发,路权话题升温

  公安部本月强调要以“最高路权”为校车提供保障服务

  12月12日,江苏徐州一校车侧翻,造成10多名学生伤亡;12月2日河北固安一校车侧翻,6名学生受伤;11月16日,甘肃正宁一幼儿园校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20人死亡……近两个月以来,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校车事故,引起社会各界对校车安全的广泛关注。

  12月15日,公安部召开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视频会议,强调要以最高路权为校车提供保障服务,以最严的措施查处校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允许校车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在未设置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交站台停靠。”郑州市交巡警支队宣传科邢红军告诉记者,公安部的规定,实际是给管理部门提出了一项新任务——要把保障校车优先通行作为道路执勤的重要工作。

  来自郑州市车辆管理所的信息表明,目前,郑州市的专用校车并不多,登记备案的只有130多辆。为数不多的校车,如何得到强化管理?郑州市交巡警支队有关人士坦言,警方对正规校车的管理极其严格,对在册的校车,警方发放有校车标志,每年车辆年审时都从严把关,必须每项检测都合格后才能通过年审。“但为了通过审核,有的校车私自改装,还有不少学校用‘黑三轮’接送孩子,造成警方在校车的监管上存在不少盲区。”该人士说。

  当前,分布在郑州市区的公交线路有340多条,怎样落实校车和公交车拥有一样的通行权?对此,郑州市交巡警支队有关人士表示“具体怎么操作,还没有明确,但校车肯定会和公交车一样,享有同等‘特权’”。

  校车被赋予了最高路权,意味着城市路权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那么,郑州现行的路权配置是怎样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状况如何?

  B 法律层面的路权平等,现实中很难体现

  交通资源配置向机动车倾斜过多

  郑州市建设路与嵩山路交叉口,一公交车在躲避其他汽车时,挤倒一辆自行车,造成自行车后座上的4岁女孩含含身体多处骨折。发生在2008年4月的这起交通事故,引起市民对公交车“霸道”的非议的同时,对“非机动车交通参与者应拥有同等路权”的诉求,也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目前,路权的法律定义在我国交通法规中并未明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法学院副教授叶亚飞说,在实践中,路权是交通参与者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使用道路、进行交通活动的权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精神,即是通过科学管理,让交通参与者在使用其优先路权时,必须遵守一定原则。

  “郑州的路权分配原则是,首先,公交车拥有优先权,划定有专用车道,今后校车也可走公交车道。此外,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行人有先行权;无论在任何路面,斑马线都赋予了行人优先路权;在学校、医院等附近,设置减速带,限制机动车路权。”邢红军说,从法律层面讲,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拥有同等路权,“但郑州的现实状况是,交通资源配置向机动车倾斜过多,而不少道路的非机动车和人行道过窄或根本没有,使相当多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困难。”他说。

  “在郑州,行人途经斑马线时,经常被过路车‘挤兑’而被迫让汽车先行。”采访中,不少执勤交警认为,其原因除司机安全意识弱、出行素质低外,还在于法律约束力度不够。过低的违法成本造成的后果是,即便实施了路权分配,仍然很难实现路权平等。

  C 骑车难、步行难,难在无路可走

  自行车道被挤占已成为全国性问题

  前两天,郑州市民董女士骑着自行车出门,走到金水路西段,被交警拦下,说她进了快车道,属交通违章,要罚款。“我走着走着没了慢车道,让我咋走?”董女士很委屈。

  在郑州,董女士遭遇的“无路可走”现象,屡见不鲜。

  采访中,一名驻豫中央媒体的同行感慨,郑州马路平坦,非常适合步行和非机动车,但道路不畅,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据记者调查,在主干道金水路,非机动车道被划到人行道上,而人行道上铺的是彩色地砖,下雪下雨时自行车容易滑倒;市区丰产路、红专路、政通路等部分次干道缺乏标志,人行道上摊贩较多,行人、机动车和骑车一族都挤到了马路上。

  “这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郑州有几百条。”这位同行说,早在2006年,时任建设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就指出,反对城市限制使用自行车道的做法,但现在自行车道被挤占已成为全国性问题。非机动车道被汽车霸占,人行道又被非机动车欺负,普通市民出行受挤兑,还要为交通违章“埋单”,让人既憋屈又不服气。

  “凭啥呀?道路改来改去,让老百姓咋走?如果管理跟得上,谁愿意违章挨罚。”家住花园路北段的赵先生是个老郑州,在他的交通概念里,以前郑州路中间是快车道,两边是慢车道,马路侧石以上是人行道,“谁也不挨谁”,很好走,“很多路才修好没几天,又挖掉重铺,本来人行道就窄,还停了好多车,不堵才怪……”

  D 非机动车:被汽车挤,还要被停车位挤

  “说来说去,汽车的地位还是比自行车、电动车高”

  今年11月11日起,郑州市区上百条道路上的近3000个停车位被陆续取消。

  “决定取消路边停车位,就应该全部取消,一个不留;要建停车位,咋不考虑给非机动车划个地方?说来说去,汽车的地位还是比自行车、电动车高。”郑州市民任先生抱怨,文博西路到农科路很长一段道路两侧都划了停车位,至今没取消,非机动车没法走,只好挤进机动车道,很容易出事。记者在现场看到,道路两侧200多个平行停车位,正好占在非机动车道内,使该车道剩下不足1米宽。如果停放在路边的汽车打开门,非机动车只得绕行通过。

  在花园路和东风路交叉口路西侧,记者发现竖着一块交警提示牌“前方路口右转有停车位”,指的就是农科路上的停车位。据了解,这些停车位是郑州市停车场管理中心设置的,初衷是为缓解大量来动物园的外地车停车难,不至于造成花园路拥堵。对此,郑州交警部门解释,将来等动物园周边规划大型停车场,农科路两侧的停车位会取缔。

  (表面上看,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形成了“三分天下”的交通局面,但实际上,不足三成的开车人占据着最大化的道路公共资源。这是为何?请关注反思行路难之“路权之争”)

责编:高御
0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