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保护吃不上财政饭 专家建议生产性保护

2012-07-11 07:12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河南非遗保护吃不上财政饭 专家建议生产性保护

“泥人赵”现已走向海外 (首席记者 杜小伟图  )

  全省8440余项“非遗”全部由政府出资不现实

  一些网友、学者建议应实施生产性保护“非遗”

  核心提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靠吃财政饭,还是靠自己干?昨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完毕。“非遗”如何保护,成为热议焦点。

  不少网友、学者认为,虽然政府部门是“非遗”保护的主体,但是,政府可拨出的“非遗”保护费用十分有限,全省8440余项“非遗”项目全部吃“财政饭”并不现实。

  他们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生产性保护”,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非遗”生产性保护。

  【热议】

  “非遗”保护,靠吃财政饭不现实

  邢广连,河南中原民间民俗艺术展演团团长。

  他说,总体上,河南省在非遗项目上投入比过去多了太多,但是“非遗”保护中仍存在不少尴尬。例如,他所在的展演团,有几十名民间艺人,从事捏面人、剪纸等。但是这些民间艺人生活窘迫。一位捏面人的李师傅,80多岁,只领到政府发的“非遗”传承人证明,没拿到一分钱补助。

  邢广连认为,虽然政府主导“非遗”保护,并将“非遗”保护、保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实际上政府可拨出的“非遗”保护费用十分有限。

  网友“黄河浪子”也表示,“非遗”保护,靠吃财政饭非常不现实,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非遗”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建议】

  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造血自救”

  在郑州轻工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江风看来,河南省有8440余项“非遗”项目,如果一一由政府出资保护,恐怕并不现实。他认为,“非遗”项目要注重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不断创新,进而发展自身。

  他说,把一件民间艺术品卖掉,它不值钱。但是,如果你把它研究出来,通过某种手段再去发展,它的价值就大了。比如,开封汴绣、禹州钧瓷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公司。这些“非遗”项目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生产性开发,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并保留原有的手工技艺,达到保护这门技艺和“养活”传承人的目的。从社会效益来讲,还带动当地1万余人从事文化产业。

  【观点】

  要不要逼着“非遗”去挣钱

  但是,“非遗”生产性保护,也备受争议。有人说,“非遗”生产性保护,就是让“非遗”产业化,逼着“非遗”挣钱。

  “这实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误读。”陈江风表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核心,在于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生产性保护的底线是不能破坏传统核心的技艺,特别是要强调“留住手工”。

  他举例说,去年8月份文化部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河南省掌握钧瓷烧制技艺的两家公司入选。入选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在生产中实现有效传承,让传统的技艺、传统的知识体系和传统的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和传承,最终使中国的文化得到繁荣。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

责编:周艳博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