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将首映 以民族视角讲述河南故事

2012-11-26 08: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保留记忆,不要忘记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勇于面对历史,民族才能不断强大起来,同时付出更少的代价。

  19年结缘“1942”,冯小刚昨日答本报记者问:

  我终于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一种可能

  谈起电影拍摄的初衷,冯小刚说:“我和这个题材有一个缘分。”这个缘分要回溯到将近20年前。

  1993年,王朔把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拿给冯小刚看,冯小刚一口气读完,感觉“很有意思”,但这个小说没有故事、没有人物,也没有情节。

  谈起读后感,冯小刚说:“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觉得非常吃惊,完全不可想象中国人的生活是那样的。”并且,现实是“饿死这么多人的事似乎很少被人提及”。这使他开始重新想“我们的民族性问题”:我们是从哪儿来的?

  随后,冯小刚几次给刘震云提出要把小说拍成电影,“震云都不接这个茬”。2002年春节的一个晚上,两个人在冯小刚家喝过酒,刘震云说:“我今天来有件大事,我想把《温故一九四二》这苦孩子正式托付给兄长了。”

  于是开论证会,结果不出所料,所有专家不约而同否定了拍电影的想法,理由很简单:没有故事、人物和情节。

  冯小刚却认为,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事,那才有价值,刘震云对此也深表认同。

  然而,因各种原因,电影拍摄还是几度搁浅。

  2010年,电影《1942》拍摄以2.1亿元的投资再度启动。冯小刚率领他的团队,横跨7地、拍摄了135天,“艰苦卓绝,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吃了难以想象的苦”。在拍摄过程中,冯小刚“重新审视了民族性问题,我们在灾难中会沦落出一种奴性”。

  2012年11月29日,《1942》将在各大院线公映,历经19年艰辛,冯小刚“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很高兴,这么多年,终于把电影拍成了,能把理想实现了。”冯小刚喜不自禁。

  与其他灾难片不同,电影结束后,观众没有掌声,这意味着什么?冯小刚说:“之前我们做了很多试映也是这种情况,观众看了电影,很长时间走不出去,这说明对观众触动很大。”冯小刚说:“观众需要不同的电影,有快乐的、有宣泄的,《1942》有自己的观影感受,观众觉得有收获,没浪费钱,就是值得的。”

  对《1942》,冯小刚说:“希望观众看到一个好的、打动人的故事,同时也能引起一些思考。”他尤其希望年轻人能静下心来,到影院看看这部电影,“还是很有价值的”。

  在张国立看来,这种“价值”就是“人的尊严是从肚皮开始的”。

  对刘震云,冯小刚还是一如既往地推崇:“好电影是由好作者决定的,《温故一九四二》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小说,震云又创造了非常好的剧本,使我看到就有拍的欲望。”(□文/本报记者 闫伊默 图/本报记者 史长来)

责编:王涛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