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质量地生活成为当下80后毕业生最渴望的生存状态

2013-08-09 06:28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首席编辑 方毅夫/制图

  首席编辑 方毅夫/制图

  首席编辑 方毅夫/制图

  首席编辑 方毅夫/制图

  就业篇

  比70后更自我,比90后更现实。80后的就业之路,很有几分悲壮。

  毕业有年,往往落差明显。落差,是与同学、朋友相聚时绕不开的话题。

  有人端上铁饭碗却自称“官场屌丝”,有人数次跳槽已成了企业中坚……无论选择怎样,依旧向上生长。推杯换盏中,听多了前辈们的成功学,还是会猛一激灵,踌躇满志。

  人物介绍 2009届某毕业班集体

  选择理由 赶上大学扩招,80后毕业生们的就业之路压力巨大。所谓象牙塔、天之骄子、铁饭碗这些老掉牙的名词,80后们自己都感到不屑。一个班级的一些人,他们毕业四年的职业轨迹和感受,折射的是年轻人在找工作、求进步中的落差感,还有屹立不倒的坚持。

  期望月薪4000元却只拿到2000元,本以为干两年就能升职却始终在基层游走,想靠工作衣食无忧却发现没钱提高生活质量。

  恐慌,就成了一群毕业四年的同学职业轨迹描述里最常用的词。

  无论现实和当初的期望有多大落差,“我要做中产”依然是80后们的口号。

  尴尬的形势

  2009年,国内的专家们曾就“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究竟有多大”展开过热烈讨论。

  这年6月,小庞和他班里的60来个同学一起,在一片讨论声中毕业了。

  小庞当时倒是通过了两个事业单位的考试,引来过一阵子羡慕。不过由于他一直觉得公务员之类的工作没有活力,就放弃了。

  结果后来到社会上找工作也很不理想,毕业后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是在一个地产公司做策划实习生,最初月薪只有1200元。小庞觉得做地产策划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求知识能力也比较综合,他当时对此工作的前景比较看好。

  至于其他同学,去掉上研究生的、考上公务员的等,有40多个投入到了就业大战中。但在毕业前麻利签下人生首份工作合同者,只有一半左右。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