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上,李高峰(右)做客河南卫视《中国感动》栏目与主持人赵忠祥对话 (《中国感动》栏目组供图)
映象网讯(记者 沈春梅)电影《北京好人》即将上映,这部影片中的人物原型是咱河南老乡——李高峰。12年前,李高峰从周口带着家人去北京闯荡时也不曾想到,多年之后他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北京扬名,并且故事被改编成电影。
“我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一千多人,也圆了我自己儿时的一个梦想。”昨天下午,李高峰在接受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多艰难,他都不会放弃做好事,如果每个在外打工的青年都像他一样,做好本职工作,多贡献一点,中原崛起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讲述】
“北京好人”12年志愿者之路
河南农民李高峰进京打工,由于河南人的声誉不好,导致他几次被用人单位拒绝,无奈之下,他卖起了烤红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不远处的一道河沟,垃圾遍地,臭气熏天,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开始与这条河沟结下了不解“缘分”,正是这条河沟,使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电影《北京好人》如此介绍李高峰的故事。
李高峰的公益环保之路,慢慢地传遍了周围,成为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名人”。2010年1月31日,温家宝总理接见了李高峰:“高峰啊,你不仅为河南人争了光,也为首都和国家争了光,无愧于你‘北京好人’的称号,假如大家都能像你一样,人人做好事,个个做好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电影由此得名。
“当初进京打工时,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有今天的收获。”昨天下午,在接受今报记者采访时,李高峰感慨颇多。
2001年,李高峰带着妻子离开周口扶沟县老家,到北京打工做保洁员。最初,他的想法和大部分打工的人一样:挣点钱,改善生活。到北京后,他们先租住在甘露园西里铁路宿舍,那个地方处于城乡接合部,属于三不管地带,附近的二道沟河成为大家最方便的垃圾场,一到夏天蚊蝇孳生,臭气熏天。看到此,李高峰主动站出来,自己出钱购买工具,跳进臭水沟里清理了所有的垃圾,一直清理到现在。
从2004年开始,李高峰又做起特殊的志愿者,他借用了3间房子,成立“务工人员之家”,专门安置在京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志愿者服务队成立1年多的时间里,李高峰带领大家组织参与各种环保活动60多次。如今,李高峰的志愿者服务队已有1000多人,大多是河南老乡。
【评价】“他的历程是对心灵的洗礼”
9月3日晚上,河南卫视《中国感动》栏目让大家对李高峰又有了新的理解。
“一个河南人,不计报酬在北京做环保公益事业,真的很让人感动,让人佩服。”主持人赵忠祥对李高峰的做法十分推崇,他表示做这期节目,对自己的心灵也是一种洗礼。李高峰和他的志愿者朋友们,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者,还自觉当起了城市的管理者,以自身的行动,为社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高峰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已经由当初的志愿者变为志愿活动的组织者,虽然很出名,但他依然很朴实、很本分。”提起李高峰,河南卫视《中国感动》栏目编导束冬冬直夸,“他真的很不错!”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道出了坚持的难能可贵。
李高峰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对环保公益事业却坚持了12年,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也正因为此,他的故事才会被选中,编成电影搬上荧幕。电影《北京好人》导演曹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部影片不着重于道德呼吁,不突出煽情的力量,而是从一系列平凡的真人真事中,寻找一个普通人做平凡事的行为动机,为这个理想和信仰匮乏的时代寻找到一丝力量。
“这个人物首先带给我的是感动,李高峰是一个简单的人,他不会想那么多。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平常举动,最终成就了一种大爱精神。” 影片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刘小宝如是评价李高峰。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