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冤大头”收治无主病人 政府出政策化解尴尬

2014-04-18 07:05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这位离家18年的老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这位离家18年的老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八旬老人离家18年,流浪街头,进入医院成“无主病人”,急救人员悉心照顾并帮老人找到家人。欣慰之余,急救人员表达了无奈,医院每月都会收10多例“无主病人”,医疗费用无人管,医院成“冤大头”。

  今年1月1日起,《郑州市社会急救医疗服务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治,政府财政承担抢救、治疗费,急救人员呼吁,“政策是好,但它的实施更要规范”。

  事件

  八旬老人入院成“无主病人”

  4月9日上午11时许,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郑州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令,火车站附近有个老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急救人员将老人拉回医院,并给老人做了检查,老人意识还算清醒,有轻微的肺部感染,行动不便,大小便失禁。老人说,自己叫杨华英,今年86岁,是本地人,离家18年了,曾参加过好几场战争,是郑州客运段的退休工人。急救人员问其家里的情况,老人模糊地提到女儿的名字。

  因为老人是“无主病人”,急诊科将老人的情况向医院领导做了请示后,对老人做了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

  经过几天的治疗,老人身体已无大碍,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马婉嫕说,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康复需要一段时间,“要是再去流浪,他这身子咋能吃得消?”

  在跟老人的接触中,马婉嫕发现一说到其家人,老人就一脸泪。

  转折

  几经周折 急救人员助老人找到家人

  急诊科护士长刘蕊说,他们先将老人的姓名信息反馈到辖区公安部门,但经查,在安徽有一个“杨华英”,且户口登记记录显示只有“杨华英”一个人。老人肯定地说,那个安徽的“杨华英”不是自己。

  在跟老人的交谈中,刘蕊听到老人反复说自己是郑州客运段退休职工。4月16日上午,刘蕊他们将电话打到郑州客运段,20分钟后,一名女位打来电话,“她说,自己的老父亲离家10多年了,近两年音信全无,跟我们说的人很像。”

  没多久,一名中年女士赶来,“他们俩相互看着,但谁都不敢认对方。”

  通过不断回忆、印证,直到当日晚上,女子与老人才得以相认,“毕竟有十几年了,刚开始确实不敢认,可他身上有以前打仗留下的疤。”

  昨日中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老人躺在床上。河南商报记者联系到老人的女儿,她正在给老人办理户口。“父亲18年前离家,只偶尔跟母亲有所联系。前年,我母亲患癌症过世,就跟父亲断了联系,所以给父亲报了失踪人口,现在得赶紧给他补办个户口。”她说,父亲病好后,就接他回家。

  

责编:王芳菲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