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产业集聚区五年之回望:一步顺应产业规律战略大棋

2014-04-21 07:01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一步顺应产业规律的战略大棋

  映象网讯 如果将过去800年用8分钟来回放,你会看到地球上仿佛被间隔放置了一块块磁铁,无数庞大的厂房和设备快速地聚拢,各种产品则密集地从磁铁处辐射向世界各地。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庙廊之材,非一木之枝。

  764年前,出现了生产集中现象的记载。114年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次注意到产业集中现象。这种现象随着工业化浪潮蔓延至世界各地。当24年前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用“产业集群”概念来界定这一现象时,它已经成为世界绝大部分财富的创造地。

  俯瞰世界经济版图,全球工业80%左右集中在这些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区域。美国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的微电子、好莱坞的影视娱乐,法国布雷勒河谷的香水……

  在中国沿海,产业集中也产生了巨大效应。“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开始在国际经济版图占有一席之地。

  产以“类”聚,业以“群”分,为什么?因为能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聚拢人气,降低客户“货比三家”成本;利于合作,降低时间成本;互相买卖,降低运输和执行成本;劳动力资源共享,降低用人成本;隔墙有同行,降低信息成本;抱团与政府打交道,降低沟通成本……

  五年来,河南产业集聚区的成本优势和比较效益逐渐凸显。新安、伊川、巩义等地企业生产的电解铝就地直接加工成铝制品,每吨降低成本500元~800元;在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生产一辆三轮摩托车,方圆3公里、30分钟内可调齐所有零部件,采购成本自然低了很多。

  成森林者,乃是大树。

  河南5年前决定加速建设产业集聚区,并把它作为经济增长、转型发展的新载体和突破口。

  然而,产业集群往往由市场自发形成,政府介入可行吗?

  早期的产业集聚要么是自然资源成就的,要么是专业化市场拉动的。时过境迁,技术、劳动力、社会网络、文化、制度等社会资源,成为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这为政府引导产业集聚创造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政府恰如其分的政策引导可以化解产业自发集聚带来的诸多制约因素和伴生问题。

  事实证明,产业集群可以由政府引导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软件业还是空白。1991年,印度政府电子部发起“软件技术园区计划”。10年后,印度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班加罗尔被誉为“亚洲硅谷”。这正是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的体现。

  古人云:“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

  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实施5年来,星罗棋布在中原大地上的180个经济方阵活力四射,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区域,成为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核心力量。

  这一论断由统计数字佐证。一年前,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约为42%,每10块钱的固定资产投资,5块钱来自产业集聚区;每10个工业企业就业人员,有5个来自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已经支撑起河南经济“半壁江山”。

  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5年实践,从改变“散、乱、少、弱”状况着手,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承载能力大幅增强、集群发展态势持续强化。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实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但是正所谓一口吃不成胖子。产业集聚区发展中依然存在的主导产业不突出、管理体制没理顺、产城互动不够好、发展方式转变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破解。

  为此,需要进一步认识产业集聚的规律。产业集聚要想升华为产业集群,必须摒弃企业简单扎堆的“物理”集中、产业“大而全”的陈旧观念,强调企业有机关联、能产生聚变效应的“化学”集中。

  为此,需要进一步突出主导产业。“要招商,还要选商”一定要落到实处,再也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产业规划“大而全”,一见热门产业就“热乎”,高新技术样样全。“平地而起”并非无本之木,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才能找准产业发展重点。

  为此,需要进一步明晰政府角色。政府应当完善市场,创造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提升生产要素质量,不能拉郎配,也不能让失当的产业政策扭曲市场,应该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天下大势,顺之则昌。产业集聚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未来无限可期。

  ■央媒评

  在中国中原经济区的新版图上,依托一个个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产业集群正在拔节速长、生机勃发——这里既是先进产业集中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也是改革创新试验区,这里正带动中原转型发展走向新一轮“聚”变。

  ——2014年1月17日《人民日报》

  ■百姓说

  ◎郑开大道开通后,我们家门口建起了郑州市官渡产业集聚区,开展土地流转,收入不减少,农民还变成了集聚区的工人,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

  ——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居民 刘俊江

  ◎我们滑县产业集聚区除了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外,还设立了现代农业园,政府建好大棚、育苗室,我们直接承包种植有机蔬菜,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啊!

  ——安阳市滑县产业集聚区隆盛农业合作社农民 李遵旺

  ◎3年前离开福建泉州的家乡来到河南漯河“生根发芽”,是令我自豪的人生选择。这里的工作环境比沿海更优美,机器设备比沿海更先进,发展前景比沿海更广阔。

  ——漯河市召陵产业集聚区豫中宏源包装有限公司质检员 王洪花

  从量变到质变

  5年前的4月,河南省做出“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河南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这是审视全球产业转移格局、深谙经济进化规律的一步大棋。

  梳理世界经济发展史,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物;俯瞰世界经济版图,全球工业80%左右集中在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的强大竞争力和吸附力,会在区域竞争中发挥马太效应,让强者更强。后来者如何居上?不实现经济发展的赶超,河南阵地难守,遑论中原崛起。

  在后工业化时代,产业集聚已经难以靠市场自发形成,政府主导成为不二选择。相比传统工业园区多是企业扎堆的“物理”集中,河南发展产业集聚区则强调企业关联引发的“化学反应”。

  就行业发展而言,产业集聚区凸显了从企业个体竞争向产业集群竞争的规模优势;就单个企业来说,产业集聚区提升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产业链优势。省委书记郭庚茂对此分别做过阐述——“当今经济领域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转化为整个行业的竞争、配套能力的竞争”;“产业越集聚,产业链就会越完善,产业链越完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5年实践,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已占河南经济半壁江山,成为推动河南科学发展、经济升级的绝对主力。产业集聚区从量变到质变,正发力引领中原新一轮“聚”变。

责编:王嘉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