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太康籍百岁老兵王福昌离世 捐献遗体是最后奉献

2017年08月21日07:46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5034

太康籍百岁老兵王福昌离世 捐献遗体是最后奉献

  老人生前照片

太康籍百岁老兵王福昌离世 捐献遗体是最后奉献

  前来送别的人们向老人遗体敬献鲜花并致敬默哀。

  □记者于扬实习生 李玉坤王慧星 文图

  核心提示|8月18日,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肃静、哀悼,大家手捧菊花,满怀敬仰和思念,作别一位特殊的老人。他面容慈祥,静静躺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这位102岁的老人走完了他的一生。从23岁那年在老家周口太康参军入伍,老人一生战功赫赫,离休时享受副军级待遇,但他甘守清贫,把自己毕生积蓄以支援西部建设、资助希望工程、交纳特殊党费等方式,全部捐献出去,累计高达80多万元,他因此被评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

  老人名叫王福昌。根据老人生前遗愿,8月18日上午,其亲属将他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当天,老家太康派员专赴北京,见证老人最后的一次奉献……

  大爱

  不忘初心老人始终牵挂家乡

  夏秋之交的豫东太康县,田野里玉米长势正旺,大豆叶秆茂盛,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马头镇的农民难以忘记,两年前的那场干旱,差点让他们颗粒无收。

  2015年春节刚过,本该是田间小麦返青拔节的时候,但一滴雨水也没下,马头镇的农民心似火烧。他们想各种办法组织抗旱灌溉,但设备有限,农民们浇地成了一种奢望。

  千里外的北京,时年100岁的王福昌老人,从老家乡亲们的电话里得知了旱情。老人二话没说,当即给马头镇政府汇去5万元捐款,委托镇里购买喷灌机和柴油,让老乡们尽快对麦田进行灌溉。

  那一年,老家的麦田挺过去了旱情,喜获丰收。老乡们不会忘记,那金黄饱满的麦粒里,有王福昌老人的一份付出和牵挂。

  再次让老家乡亲们难忘的,是王福昌老人帮助马西小学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老家马头镇马西小学校舍简陋后,他寝食难安,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5万元钱,给学校汇了过去。他平淡地说:“我年轻时上的就是师范,是师范学校培养了我。教育非常重要,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王老这种不忘初心、关注家乡的情怀,值得大家学习,感谢他始终如一地对家乡太康的关怀,家乡人民永远铭记在心!”在遗体送别仪式现场,太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成营满怀深情地说。

  奉献

  毕生积蓄全部捐献只留一件中山装

  经过革命战火的洗礼,信念才不会褪色和磨灭。奉献,几乎与王福昌相伴了一生。

  时光回溯到1938年,23岁的王福昌从太康县马头镇的村子里,参加革命队伍。战争年代,他经历了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四平攻坚战、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因负伤失去左腿被评定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并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勋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福昌留在部队工作,生前系总参军训部北京第八干休所离休干部,享受副军级待遇。

  然而,丰厚的待遇并没有让老人学会享受,相反,他却乐于清贫,情愿奉献。近20年来,老人以支援西部建设、资助希望工程、连续8次交纳特殊党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捐款等方式,先后累计捐款80余万元。抗战七十周年纪念日前,王福昌老人捐献完10万元后,他的存款里甚至只剩下了15元钱。2015年,他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父亲奉献社会的同时,自己却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他平日里粗茶淡饭,生活上更是省吃俭用,一件涤卡中山装穿了40多年,袜子更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王福昌的女儿王社光说。

  如今,那件深色的涤卡中山装,被静静地挂在王福昌老人家的卧室里。他的儿女们说,思念父亲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那是父亲留给他们的唯一“财富”。

  王福昌生前也总是对人们讲:“我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儿女留精神!”

  送别

  捐献遗体是老人最后一次完成奉献

  今年8月12日下午,一生奉献的王福昌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根据老人生前遗愿,他的儿女们决定将其遗体无偿捐献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父亲早在10多年前就有这个心愿。当时他说这事情的时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作为子女的,一时接受不了。但是父亲意愿很强,我们了解父亲的脾气,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想法。”王福昌老人的儿子王献礼回忆说。

  8月18日,老人离世6天后,他的遗体捐献仪式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进行。上午9时30分,老人的亲属、同事,单位领导,周口太康老家的乡亲赶到医院,共同送别这位可敬的百岁老人。

  “老人把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是一件让生命延续,让真爱永存,造福人类的事情。他的崇高精神,让我们敬仰、感动,值得我们学习和永远怀念!”受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县长李锡勇的委托,专程赶到北京送别王福昌老人的太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成营动情地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负责遗体捐献工作的一位负责人说:“老人把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是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受到人民的赞扬。”

  窗外的知了在嘶鸣,北京的天依然炎热。人们心怀敬仰,向王福昌老人的遗体鞠躬默哀。一朵朵菊花代表着大家对王老的无限思念,老人安详清瘦的面庞,最后一次出现在大家眼前,泪花在每一个人的眼圈里打转,肃静的送别现场,只有落泪的声音……

文章关键词:王福昌;捐献遗体;太康籍;遗体捐献;百岁老人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全国道德模范王福昌是咱太康人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总参某部副军职离休干部、今年100岁的王福昌是咱太康县马头镇人,我们要学习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一心为民、爱党爱国的价值追求;学习他淡泊名利、永葆本色的优秀品质。近日,太康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

  • 捐献遗体 子女反对-百姓调解

    时长:03分41秒

  • 孤寡老人被社区照顾生活 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胡大爷,有这么多爱心人关心您,您就放心养病吧,”社区工作人员关切的说。去年10月,南京栖霞区百水芊城社区72岁的孤寡老人胡家庭被诊断出喉癌晚期,得知消息后,社区第一时间联系了省人民医院。

  • 河南2480人申请捐献遗体 成功捐献者只有230例

    4月11日傍晚,三门峡市虢国路一小区内,69岁的王大爷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小区楼前的花园里,夕阳温柔地散落在他的脸庞上。“我死后,想捐献遗体。”王大爷对记者说出这个心愿时,一脸笑意。

  • 山东90后癌症女孩捐献遗体

     家住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徐庄村的孙开秀,一个爱笑的姑娘,1990年12月出生,今年23岁,正值青春年华却在去年5月份确诊身患子宫内膜癌。3月15日,她与滕州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角膜)捐献协议书。

  • 北京老战士一家三代自愿捐出遗体

    在大兴区有位83岁的慈祥老人——献人。多年来,老人人如其名,离休后更是一直发挥余热,做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捐献珍贵资料、动员一家三代捐献遗体。2008年,献老的老伴儿因病去世,完成了捐献遗体的意愿。

  • 河南已实现器官捐献341例 1000余名重病患者受益

    河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任义德表示,捐献遗体和器官是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行为,捐献者为他人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奉献了自己,也为医学事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 遗体捐献者骨灰仅用布袋包裹 儿子:早知不会同意

    提案表示,接收遗体后,如何保管遗体和怎样妥善处置捐献者遗体,目前缺失具体方法。

  • 福州追思遗体器官捐献者 300余人参加悼念活动

    阴沉沉的天、肃穆的音乐,4月3日在福州三山陵园举行的遗体和器官捐献者追思悼念活动渲染着庄严气氛,不少人为逝去的亲友神伤落泪。母亲的观念也感染了胡建平的态度,虽然现在身体健康,胡建平已经向福州市红十字会报名登记,他也决意身故之后捐献出自己的遗体。

  • 洛阳六旬老人曲建成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

    吉利区石化退休工人曲建成,多年坚持无偿献血。或许,对曲建成来说,捐献遗体还只是个心愿,而无偿献血,他已坚持了半辈子。捐献者去世后,捐献执行者应立即通知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接受中心,并提供捐献者死亡证明、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及有关遗嘱,该中心会派专人接收遗体。

  • 湖北病危小伙欲捐遗体遭拒 仍想坚持捐献愿望

    (记者 张芹)本月12日,网友“小风”在其微博上反映,因自己病重,欲通过武汉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却被告知不提供上门服务。张琪表示,当日通话中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介绍了遗体捐献程序后,表示上门办理登记有困难。

  • 6岁女孩患脑癌2次开颅又复发 妈妈替女儿签遗体捐献书

    倩倩的主管医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赵四军说,对于这种癌症,目前医学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等瘤子大了,摘除,再复发,再摘除。只是,令她难受的是,因为女儿是脑癌,河南省眼库和河南省器官捐献办公室都表示,不能接收。

  • 绝症患者仍健在 两接收器官捐献机构“抢遗体”

    许宝展示红十字会颁发的荣誉证书。来源:张艺冬微博  南都讯昨天,认证为公益人士的安徽网友张艺冬发微博说,4月9日下午,在安徽一家医院里,两家接收遗体和器官捐献机构的工作人员,当着病人面上演“争抢戏”。

  • 尘肺男子因病4度失业蜗居出租屋

    因病情不乐观,杨超萌发了捐献遗体的愿望,6月18日他的愿望实现,在昆明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办理了捐献手续。昆明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像杨超一样想在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的人并不多。

  • 患癌女医生弥留时刻 还不断提醒家人帮她捐献角膜

    昨日上午,宿女士静静地走了,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将为两名患者带去光明。”宿女士丈夫谢继武平静地说,右手时不时按一下眼睛掩饰情绪的波动,短短一句话停顿了三次……因为角膜缺乏,目前他们正在对2013年申请的眼角膜患者进行手术,之后申请的患者只能继续等待。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