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新闻

2016-11-23  第 297 期 映象新闻出品

五旬“桥夫妇”守护百村桥 近万山民不再蹚水

深山五旬“桥夫妇”守护百村桥 近万山民不再蹚水

“桥妇”涂相平每隔三五天就来护桥、固桥

  □首席记者李钊通讯员李凯文图

  核心提示|在群山环抱的泌阳县马谷田镇,有一对夫妇长年义务修桥、护桥;他俩的这一善举,使当地近万山民,告别了出村过河需要脱鞋蹚水的历史。

  “天底下,打着灯笼难寻这样的好人。”当地山民感激地说,“在俺们这一带,他俩是受人尊敬的‘桥夫妇’。”

  目击|每隔三五天,“桥妇”护桥、固桥一遍

  山民们说的“桥夫妇”,是马谷田镇罗店村人。丈夫叫陈传成,妻子叫涂相平,分别是50岁和52岁。

  11月22日上午10时许,大河报记者驱车来到群山深处的罗店村,山民遥指西边的黄楝沟村说,涂相平穿着胶鞋、扛着铁锨去那里固桥去了;陈传成在外地打工。

  在山民的引领下,记者来到黄楝沟村,见一条沙河从小山村的北侧环绕经过;沙河的对岸,是叶湾村;几个水泥预制楼板搭就的简易过河桥纵跨水面,冰冷刺骨的流水从桥下潺潺流过。

  “不要小看这座简易桥,因有了它,黄楝沟、叶湾两村人往来,过河再也不需要脱鞋蹚水了。”山民们说。

  记者走近简易桥,与满额细汗的涂相平握手寒暄时发现,因刚才她还在刺骨的河水里搬挪沙袋和固定桥墩,她的手冰凉。

  “如果过河桥坏了,老人蹚水受不了。”涂相平看了一眼灰蒙蒙的天说,“俺来看看桥,给桥墩培培土。”

  “方圆十里八村的河,几十座简易桥都是陈传成架的。几个月前,他趁农闲外出打工去了,护桥的任务交给了涂相平。”几位过桥的山民说。

  “陈传成每次给家里打电话,不是先问老婆孩子,而是先问桥。”涂相平说,“桥是他的心头肉,他让俺每隔三五天,护桥、固桥一遍;俺没偷懒,认真做了他布置的‘作业’。”

  讲述|方圆十里八村的过河桥,都是“桥夫”搭就的

  “天底下,打着灯笼难寻这样的好人。”得知记者前来采访,附近衙门店、桐树庄、闫湾村的山民纷纷赶来。

  “俺村村前、村后两座过河桥,都是传成架的。”衙门店的山民介绍,深山区,夏季容易爆发山洪。每次山洪过后,传成都及时来到河里,把冲走的桥板找回,重新打桩架好。

  “方圆10里以内的过河桥,他几乎年年架,架好后农闲外出打工挣钱,平日里由他妻子护理。”桐树庄、闫湾村的山民掰着指头一番细算后说,几十年来,传成在这一带架桥不下270次;十多年来,他把以前用树桩、木板架的木板桥,相继更换成了水泥预制楼板搭就、不易被洪水冲走的简易桥。

  “其实,架过河桥,从传成的父亲就开始了。”77岁的肖书臣老人,与“桥夫”陈传成家经常来往,最知根知底。

  陈传成的父亲陈德忠,是一位木匠。“俺记事儿时,就经常见陈德忠在河上架桥。”肖书臣老人追忆,传成八九岁时,就跟着父亲到河里架桥;1995年,81岁的陈德忠老人病逝,儿子传成、媳妇相平接过了这一义务活儿,年年架年年修,成了家喻户晓的“桥夫妇”。

  “因为陈家几十年来坚持义务架桥修桥,上百村庄的近万山民,出村过河不再脱鞋蹚水了。”几位上年纪的山民说到动情处,眼圈都湿润了。

  陈传成,如今在兰考打工。22日中午,记者拨通他的手机,他说:到年底,就能带着工钱回家了。“回到家,买些水泥,有几座桥需要加固一番”。

  线索提供王有震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