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

2014-04-25 16:05 来源:映象网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和亢增奇同志相识,是在8年前的2005年。那一年,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大接访”活动。在市局召开的一次“大接访”工作汇报会上,我作为三门峡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兼“大接访”办公室主任,第一次结识了亢增奇同志。他那朴素平实的言语、有板有眼的汇报、理性精辟的分析和犀利独到的见解,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8月,组织上调我到灵宝市公安局担任政委,朝夕相处的三年多时间,使我对亢增奇这位扎根公安基层29年的老同志、灵宝民警公认的“老黄牛”,信访群众认可的“大好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对待信访工作━━

  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大家公认的“实干家”,是领导信得过的“好帮手”

  灵宝地处河南“西大门”,素有“金城果乡”之称,全市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人口75万。作为三门峡的第一人口大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灵宝公安的信访工作一度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一是“量大”。每年信访案件总量都在300起以上,占全三门峡市的三分之一还多。二是“难办”。不少信访案件案情复杂,办理起来费时费力,有的虽然案结了,但群众还是不满意,这历来是公安局领导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查明每一起案件真相,给信访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亢增奇同志用超人的毅力和超常的工作给出了圆满答案。10多年间,他接访群众4000余人次、经办案件630多起、打击处理130余人、停访息诉率达96%。为了查清每一起案件的来龙去脉,他的足迹踏遍了灵宝17个乡镇420多个村庄、行程达20多万公里;他经手整理的案卷资料达上千万字,摞起来足有几层楼那么高。不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不论哪位领导,只要问起灵宝哪个乡、哪个村、那个人、哪起案件、啥情况、什么诉求、案件办理到什么程度、是资金不到位、还是诉求人中途返悔等等,他都能一口气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活脱脱一部灵宝公安信访工作的“活电脑”,一张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活地图”。“成如容易却艰辛,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些年,接待群众、协调案件、内查外调,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释法说理、释疑解惑,成了他工作的常态。他就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围着群众日夜不停地运转,但和家人却没有真正过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吃过一顿像样的囫囵饭。有一次,他的老伴到我办公室诉苦:“政委呀!老亢身体不好,工作不惜力,谁说都不听。家在他那儿就是歇马旅店,回家就是睡个觉。你是领导,可要多劝劝他。这样下去他会吃不消的”。为此,我把亢增奇叫到办公室多次提醒他注意身体,他当面说的好好的,可一转身,该咋样干还是咋样干,没白没夜的加班、加点工作。

  对待信访群众━━

  他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他的心和群众一起跳动,他的情与百姓忧乐相随,他用真心架起桥梁,用真情打开心结,用真诚融化坚冰,甘当信访群众的“出气筒”,乐作一方和谐稳定的“减压阀”

  信访工作面向基层、根植于群众,是一项上为党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崇高事业。

  信访群众是一群特殊的社会成员,在这个群体里面,既有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信赖,更有对自身遭遇的怨言怨气。每一件信访案件处理起来都是比较棘手的难事。而亢增奇同志却以普通一警的身份,主动亲近他们、尊重他们、体谅他们,听他们倒苦水、说难处、言诉求。群众走进他的办公室,搬椅子、倒茶水、递香烟一样不少;面对面倾听群众的诉求,他谦和、耐心,不骄、不躁。“老乡,不急,咱慢慢说、慢慢说……”和他打过交道的群众,对他这句带有浓重灵宝口音的标志语,大都耳熟能详。有时,遇到信访群众拍桌子、瞪眼睛、踢凳子、摔杯子,他还是那样不愠不火、不紧不慢。等群众的火消了、情绪稳定了,他才慢慢引导。

  “我们就是要当群众的出气筒,给群众一个说法。说了,群众才解气;听了,我们才知情;做了,才能化怨气,给社会减压。”这么多年,亢增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用实际行动感化着他身边的每一位同志。2010年,局党委采纳他的建议,推行了以奖惩兑现牵引“消存减增、清源固本”的信访工作考评奖惩新机制。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灵宝公安信访案件下降了66%,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由全省后进位次跃升为全省30强行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把把化解矛盾纠纷的“金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封闭的“心锁”;用润物细无声般的执着,换来了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和信任。

  真心换真情,公道换信任。他得病的消息传开后,很多群众不顾路途遥远,千里迢迢赴省城郑州,或到他家里探望。有的送来鸡蛋、奶粉等营养品,有的给他提供治疗偏方,还有的就为走到他跟前,鼓励他和病魔作斗争。病榻边,那一双又一双充满焦灼的眼神,那一行又一行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泪痕,那一双又一双握了松开、松开又紧握的双手,一遍遍诉说着他们对亢增奇亲人般的关爱。那份情,真诚质朴;那份爱,至纯至真!

责编:王文静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