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成立部际联席会议是为改革作准备

2013-11-05 17:03 来源:南方都市报

  解读

  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是我国行政机构最高层次的联席会议制度,其成立主要是为了协商办理涉及国务院多个部门职责的事项,一般由国务院批准建立,各成员按照共同商定的工作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协调不同意见,以推动某项任务顺利落实的工作机制。

  据昨日的消息,本次国务院统一建立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是由发改委牵头,包括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35个单位组成的。

  据介绍,目前我国对于成立部际联席会议控制严格,凡是可以由主办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一般不建立部际联席会议。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建立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国务院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服务业统计部际联席会议等。

  这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申请建立时,均须履行报批手续,由牵头部门请示,明确其名称、召集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工作任务与规则等事项,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而当相关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所负责的某项任务顺利落实结束后,将由牵头部门提出撤销申请,说明部际联席会议的建立时间、撤销原因等,经成员单位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撤销。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此次建立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内,一般类似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均不刻制印章,也不正式行文。如确需正式行文,可以牵头部门名义、使用牵头部门印章,也可以由有关成员单位联合行文。观察这些联席会议的职责可知,其没有审批权,主要的功能为协调类与决策研究类工作。

  历史

  国务院体制改革机构沿革

  1980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为临时办事机构,由国务院第一副秘书长杜星垣兼任主任。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决定设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体改委)”,由国务院总理兼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同志兼任第一副主任,国务院秘书长、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杜星垣等4人任副主任,作为研究、协调和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其主要职权是:综合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的关系,研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的关系,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拟定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长期总体规划和年度综合实施方案;指导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经济体制改革规划;指导地区、部门、行业。企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和推动改革开放试验区和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规划。组织和指导有关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等。

  1987年4月-1988年4月体改委主任一度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担任,之后,又回到总理兼主任的惯例,1988年由李鹏兼主任。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设立“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作为协助总理办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关事项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虚设的议事机构,不再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具体工作由体改办承担。

  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体改办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合并,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9月国务院同意由发改委牵头,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论证重大改革方案,组织重大改革事项联合调研,研究完善改革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等。

责编:程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