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匠心 出彩中原】⑥声乐教育家武秀之:从“小米步枪”三合一,到中国民族歌剧的世界骄傲

  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以初心勾线,以匠心施彩,为全国人民描绘出新时代幸福民生大画卷。

  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引起国人的强烈认同和思考。

  “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匠心,成为专业主义和极致追求的中国式表达。工匠精神的内核在于匠心,匠心的骨髓在于精心营造、恪守执着。对于匠心的坚守,是古老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蕴。

  长久以来,中原大地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厚重文化,涌现出无数匠心企业和人物,对专业主义的坚持,对匠人精神的执着,一直就是河南人的立业之本。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映象网通过记录四十年中,四十个不同职业的普通人物,特别推出《致敬匠心 出彩中原》系列报道,用笔尖和镜头讲述他们的砥砺深耕,默默付出。

  映象网讯 (记者 陈伟然 文/图)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年,也是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授、声乐教育家武秀之研究“三合一”唱法的第40年。在文革后我国文化艺术“百废待兴”的年代里,武秀之承担起将西洋歌剧、中国民歌和中国戏曲融为一体的科研项目。在这40年里,武秀之即是我国民族歌剧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由复苏走向繁荣的见证者,而她创造出的“三合一”唱法,被誉为我国音乐史上的奇迹。

  一份来自毛主席、周总理的嘱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界一直在“土”“洋”唱法上存有激烈争论。1958年,武昌会议在武汉洪山宾馆召开,当时正在武汉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的武秀之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晚会上献声。参会的毛主席看到了武秀之的演出,就和她聊起了声乐艺术民族化的问题,当时毛主席说,“立足于民族的基础上,吸取西洋的唱法是民族化;如果立足于西洋的基础上,那就不是民族化,而是化民族了”。

  1979年10月30日,在第四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重要课题。作为河南文艺工作者代表而参加这次大会的武秀之清楚地记得,大会结束后,所有代表分协会进行讨论。在音乐家协会的讨论上,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找到了武秀之说,周总理生前讲过:现在音乐舞台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三种唱法,一种是西洋歌剧的《茶花女》,一种是民族歌剧的《白毛女》,一种是中国戏曲的《七仙女》,这三种唱法可以互相学习,将来也许这‘三女’合作以后,会产生新的什么女。

  听到这番话,武秀之觉得周总理的话与当年毛主席对音乐的见解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文代会结束后武秀之便立即回到河南组织成立科研小组,开始探索“三合一”声乐理论。

  大师与大师的“碰撞”

  “文代会”结束后,武秀之就全身心投入到“三合一”声乐理论的研究中。她听录音、看录像,天天不停地研究琢磨,“三女合一中的三女(茶花女、白毛女、七仙女),从表面上看是三部戏,她的实质是三种文化形态、三种音乐形象。”武秀之说,要想做到“三女合一”,不仅是三种唱法的结合为一,更重要的是三种文化结合为一。

  为了更加了解戏曲唱法,武秀之请来了豫剧大师常香玉,面对面聆听学习她的演唱方式。对于少年时受过正统意大利美声唱法教育的武秀之来说,西方的语言大都只有五个元音字母:a、e、i、o、u,发声还是相对较为容易,而汉语除了阴平、阳平、去声、上声以外,还有十三个韵辙,其吐字咬字的难度可想而知。要体现戏曲的优美唱腔,特别是豫剧一开腔就是高音C3,更是难上加难。如何结合? 在与常香玉的“碰撞”中武秀之意识到:要想站在民族的基础上吸收西洋唱法的优点,再把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发扬光大,在唱西洋歌曲时保持声音畅通圆润,在唱中国声乐作品的时候又能够声音明亮优美在演唱戏曲的时候,体现的必须是戏曲风格。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练唱,武秀之研究出一套“假声位置真声唱”的理论,让演唱者能够把真声的色彩在假声的位置亮起来,而这个唱法既能用于美声,又能唱戏曲,还适用于民族歌曲。

  “三合一”成就我国的第一个民族歌剧专业

  1985年9月27日,“假声位置真声唱”科研项目学术成果鉴定会在河南大学小礼堂举行,包括时任中国音协副主席时乐濛、时任中国民族声乐学会会长关鹤童、豫剧大师常香玉在内的11位专家教授出席,并给予武秀之的“三合一”音乐理论高度评价及肯定。

  1986年11月,河南大学获得我国唯一的民族声乐硕士授予权,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民族歌剧专业在河南大学诞生。武秀之说,成立“民族歌剧专业”,缘于常香玉的一席话。她当时想请常香玉到河南大学讲学教学生“发声”,常香玉却说,光教唱我没法教,这要“手眼身法步一起来”。这句话启发了武秀之,她认为,这正是中国舞台戏剧演员的培养模式。“我要成立‘永久牌’”的单位不能是声乐系,而应该是“民族歌剧专业”。

  “三合一”唱法桃李满天下在

  “三合一”唱法训练上,武秀之还对学生的歌、表、舞进行“三合一”进行教学,她的学生一个个都成了“能土能洋”、既能唱美声又能唱戏曲的全能型人才。如今,她培养出来的许多学生,很多已经是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教授,如小香玉、孙伟国、陈贞、陈淑敏、盛红林等。他们或在高等艺术院校担任骨干教师,继续进行“三合一”模式教学工作,或在国家和省级文艺团体中担任主要角色,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武秀之的带领下,一批探索性实验剧目如《第一百个新娘》、《中国蝴蝶》等令国内外音乐同行惊讶,而武秀之和她的“三女合一”,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声乐界和歌剧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创造,也是中国人对世界歌唱艺术一个值得骄傲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