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特稿】追记王振立: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2016-07-30 16:23 来源:映象网

  追记王振立: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王振立陪同开封市市委书记吉炳伟调研新城项目建设

  映象网开封讯(崔学庆 姚琳琼)2016年6月2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振立,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倒在了开封市夷山大街北延工程项目建设工地上,生命定格在48岁。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他的这三句话,已经成为宝贵的精神遗产,激励大家不断前行。

  大事难事看担当

  有担当的人,敢于直面困难,勇挑重担。碰到困难,从不退缩,从不回避,而是把困难当做人生中难得的经历,把解决困难视为能力的体现,敢于独自面对,奋力挑战,从战胜困难中获得自我认同。

  王振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他从来都是把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中。“只要组织相信我,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这种政治觉悟让王振立成为原郊区有名的“救火队长”。只要有急难险重的活儿,很多人都会说“找振立”。

  因为体制改革、电信市场的冲击,在我市邮电行业改制时,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邮电局(原郊区邮电局)因为底子薄、债务重、负担大,上级电信部门不予接收。处于市场夹缝和体制边缘的原郊区邮电局经营非常困难——退休老人没有养老保险、在职职工没有工资保障,还有1700多万元的老债务和落后的老设备。因此,职工经常上访,“老大难”问题使原郊区政府非常棘手。在王振立上任前,数任局长都撂挑子不干了。“老人、老账、老设备”让这个单位成了烫手山芋,谁见谁怕。

  2004年2月,王振立被任命为原郊区邮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粗萝卜细丝儿。咱从小处做、从细处干,不怕弄不成。”上任伊始,王振立便组织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统一大家的思想,明确具体目标,“我不说空话,我领着大家一起干!我咋干,你们就咋干!邮电局的问题不解决,我绝不离开邮电局。”在全体职工将信将疑观望时,王振立已开始东奔西跑,多方筹集资金。上任后职工发的工资,都是王振立从自己家里拿、让自己爱人借的。

  为了单位的发展,当年,王振立千方百计筹措400多万元发展资金,从广州引进一套通信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他带着职工跑小区、走机关、进企业,联系固定电话安装事宜。为了让一家烟酒摊安装自己局里的固定电话,王振立连续一个星期到该烟酒摊做老板的工作。当得知王振立是原郊区邮电局局长时,老板很吃惊:“哪有局长会这样亲自来推销安装电话的?”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撤换回收旧电缆时,王振立总是第一个爬上电线杆剪割电线电缆。

追记王振立: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王振立一家的老照片

  就任两年间,原郊区邮电局发展了4000多门固话用户,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王振立的所作所为,赢得了所有职工的信服。为了发展,大家曾自愿停发两个月的工资作为发展资金。截至目前,该局清欠了2/3的个人集资款,在2008年6月为168名在职和退休职工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彻底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邮电局退休职工有的已过了参保年龄,但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王局长一趟又一趟地跑有关部门沟通办理,摆事实、讲困难、说缘由,有时候王局长都难为得自己坐在车里哭。”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邮电局的焦静说。退休职工从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办好养老手续。当他们领到工资本时,好多人都眼含热泪地说,王局长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为大家的事情,王振立四处奔走,脚上磨出了茧子,鞋底磨出了窟窿。咋感谢咱们的好局长?大家出钱给他买了个洗脚盆和一双合脚的鞋子。看到这份特别的礼物,王振立眼里泛起了泪花。这两样东西,他一直珍藏到现在。

  充满正能量的工作狂

  房屋征收被称为“天下第一难” 。2012年,王振立在担任运粮河组团管委会主任期间,正赶上省市重点项目——开封西湖(黑岗口调蓄水库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展开,涉及西湖中心位置的野厂村房屋征收工作一直停滞不前。为了攻克难关,推进野厂村房屋征收工作,人称“救火队长”的王振立被指派担任野厂村征收工作负责人。

追记王振立: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王振立生前办公室

  进入工作程序后,王振立身先士卒,带领全体工作人员每天进村挨家挨户拉家常、摸情况,苦口婆心宣传大项目将来会给群众带来大效益的前景。他的办公桌上,有两本厚厚的笔记本,每页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被征收户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对接办法,一天一更新,随时可以准确了解大到整个村子、细到每位村民的真实、及时情况。

  为了做通被征收户思想工作,王振立和同事们要到被征收户家里跑几趟至几十趟。野厂村拆迁,一开始工作非常困难,王振立要求工作人员每天1点前交签订的协议书,而汇总后都要到两三点;6点多,他赶到岗位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后来天热,白沙土地晒得冒青烟,正赶上整个项目确定面积、签订协议、支付补偿,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扣。同志们各办各的事,可王振立还要协调、确定、检查、审核。因为高血压、胃病,他上午忙工作,中午抽空去医院打针,有时候针还没打完,电话来了,他二话不说拔下针头就走,胶布还缠在手上。

  王振立有点谢顶,因为在烈日下暴晒,头皮被晒得黑一块、白一块,好像患上了牛皮癣。一起工作的指挥部领导心疼地对他说:“伙计,你就不会买个草帽戴头上?”王振立一听,笑着说:“就是,我咋没想到嘞!”此后,他就买了顶“多功能草帽”,晴天遮阳、阴天挡雨,与群众拉家常时垫在地上当板凳。一顶草帽戴烂了,帽檐掉了好几圈,又换一顶,工程结束时,他戴烂了好几顶草帽。一双鞋穿成了“两截”,自己却浑然不知,在别人的提醒下才发现鞋子已露出脚掌,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咋觉得这些天走路怪不得劲哩。”不到一年,王振立和他的同事们圆满完成了开封西湖野厂村1100户、3800余口人、78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任务,为西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5月,王振立调任新城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作为办事处的“班长”,王振立凝聚思想,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村组群众奋力拼搏,让辖区面貌焕然一新。自2015年6月起,新城办事处3个月内清理征收建设用地5200余亩,当年年底,新城办事处辖区内86个重点项目稳健推进,项目总投资达98.665亿元,全年到位资金35.468亿元;中意湖项目中,他所负责的区域仅用28天就成功征用了1092亩土地,又创造了征收新速度。当年,新城办事处综合实力在全市城区办事处评比中,凭借全年4.5亿元的财税收入,稳居全市第一;新城办事处的11名同志,凭借在项目建设中的优秀表现,被示范区同时记个人三等功。

  办事处主任张文功说:“我们王书记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感动,给了我们信心,给了我们力量。”

  一切为了群众

追记王振立: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王振立生前的书房

  王振立出生在开封黄河滩区水稻乡马头村,是农家子弟,对农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谁有困难找到他,他总是全力以赴,从不推托。“党员干部,不是坐办公室里指挥谁干这件事、安排谁干那件事,不是等着别人拿来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拍板’。党员就要为群众冲在最前头、干部就要为工作先干一步!”王振立经常说。

  王振立到新城办事处任书记时,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组织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去体检。“啥干得好,也得先把群众的事弄好。”他说。

  2015年11月23日,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突袭开封。一夜时间,积雪已有半尺深。早上八点不到,王振立便安排办事处干部分头到辖区5个村排查各村房屋有无危险、困难群众吃穿有无问题。一整天下来,王振立的皮鞋湿了干、干了又湿了好几回。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即使当了领导干部,王振立还是像一棵永远不会离开大地的大树,枝蔓扬得越高,根往泥土里扎得越深,他的根系早已牢牢地扎在“百姓”二字上。

  就任郊区邮电局两年,在王振立和大家的努力下,邮电局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发展的势头有了,但职工的社会福利还没有得到彻底保障。随后的一年多时间,他上下协调,到有关局委前后跑了100多趟,在2008年6月为168名在职和退休职工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彻底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一趟又一趟地跑有关部门沟通办理,摆事实、讲困难、说缘由,好几次王局长都难为得自己坐在车里‘号啕’大哭。”邮政局职工焦静说,“哭完,振立局长会‘呵呵’一笑,自言自语道,‘没事儿了,还得接着干啊,非干成不可!’”

追记王振立: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王振立组织群众体检

  “我们这些退休职工咋也没想到还能办好养老手续,”邮政局退休职工侯秀云回忆说,“王局长为咱的事情,四处奔走,脚上磨出了趼子,鞋底磨出了窟窿。大家为表示心意就你十块,我八块,兑钱给他买了个洗脚盆和一双合脚的鞋子。”侯秀云清楚地记得,当他们把这份微不足道的礼物送到王振立眼前时,他眼睛里闪动着泪光,“他收下了咱们这份心意。”

  2013年,在野厂村一次征收过程中,一名老太太因为对自己的房子补偿有意见,爬上房顶,不让工作人员靠近她的房子,情绪非常激动。这时,王振立走上前,站在房下,仰起头,对着老太太摆手喊道:“老娘老娘,你下来吧,有啥你给我说,没人管你了,以后我养着你,你就把我当成你儿子,咱娘儿俩下来好好说话儿。”听到管自己叫老娘,老太太流下了眼泪,激动的情绪顿时缓和下来。老太太下来后,王振立上前双手紧握她的手,“我不说瞎话,你就把我当儿子,房子没了有我,你有啥事就说,儿子给你办!”看到此情此景,周边的村民无不动容。

  “王主任有两本账。一本是自己兜里的钱,都是糊里糊涂。一本是负责工作的账目,从来分毫不差。”焦静和新城办事处办公室主任王继伟对此认识高度一致。

  无论是给工地上的工人买水买饮料,还是请说事的群众一起吃碗烩面拉面,或是碰见群众一时困难送上二三百元钱。“王主任都是自己掏腰包,兜里的钱总是想不起来咋花出去了。我在邮电局负责财务,这么多年,王主任都是亲自审查各种费用收支情况,大账小钱他心里都盘算的明镜一样。”焦静说。

  新城办事处斗门村村民杨留成患病住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听人说能够申请大病救助,可又不知道如何办理,杨留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王振立打了个电话。王振立得知他腿部残疾,行走不便,就让他把住院就诊手续找齐,然后让工作人员给杨留成办妥了全部的报销手续,让他顺利拿到了大病救助款。“王书记管我们斗门800多口人的大事,连谁家的孩子上学、谁家的孩子当兵也管,只要遇到难题,一个电话,他都会亲自跑,让工作人员跑……他是钻到俺群众心眼里的人,俺群众想的啥,他都知道。他说的话,办的事,都让我们群众打心眼儿里满意。”

  王振立去世后,心情悲痛的杨留成逢人便说,“让王书记回来吧,让我替他走……他回来能为百姓办事。”

  “老百姓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我是农村孩儿,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不要忘本。党员干部就是人民公仆,应该尽心尽力、清清白白地为群众服务。”王振立用行动践行了自己恪守的诺言。

  对于家人,他还未兑现承诺

追记王振立: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王振立妻女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朝夕相处的同事称赞他是一位敢于担当、乐于奉献、责任心强、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在他至爱的妻子娄继香眼里,他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2004年,王振立的母亲得了脑血栓,王振立将母亲接到家中照看。因为工作忙,王振立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来。回家后,如果老娘没睡着,他一定会到老娘住的房间,说一声:“娘,我回来了。”如果老娘睡着了,他会为老娘掖掖被角。只要能早回家,他一定给自己的老娘洗脚。有时老娘不让,他就说:“娘,俺是您的儿,俺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王俊城是王振立的独女。今年3月到北京参加研究生考试复试。为了能抽出时间陪她去,王振立提前一周把要做的工作加班加点完成好、安排好。这是王振立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孩子的事情请假。因为爸爸要陪自己去,王俊城感到非常幸福。“就在复试的前几天,我的应试作品集出现问题,我一边忙着解决问题,一边还要准备复试,好几次都觉得要崩溃了。但是爸爸一直耐心地安慰我、鼓励我,他说他和妈妈会帮我解决问题,让我安心准备。”为了帮孩子找到合适面试的鞋子,从不逛街的王振立,在商场跑了一下午。“爸爸说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武汉大学毕业时,爸爸说好了要来参加毕业典礼,结果因为工作忙没来成。在我考上研究生后,爸爸很开心,他说等我研究生毕业典礼时,他一定会去完成这个心愿。但这个心愿他再也实现不了了。”懂事的孩子无言泪流,令人肝肠寸断。

  “振立,你忘了我们说好要相伴一生的话了么?忘了说等你退休买个三轮车带着我看你参与修建的开封西湖的景色了吗?往后的日子那么长,你让我如何去面对没有你的日子?”夜深人静时,望着王振立的照片,娄继香泣不成声。她理解丈夫对工作、对事业的热爱。这么多年,她心甘情愿地打理着家里的一切,就算她动手术住院时,丈夫因为忙工作无暇照看,她也没有怨言。她知道丈夫深深地爱着这个家,爱着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只是没有时间儿女情长。他的爱是大爱,是忠诚事业的爱,是为了更多人幸福的爱。他对工作爱得真挚而无私,对亲朋爱得无声而专注。他爱事业、爱家庭、爱群众,爱得深沉厚重,唯独忘了爱自己。

  “爸爸也知道亏欠妈妈很多,他承诺在忙完一段手头的工作后,就抽时间多陪陪妈妈。这个承诺因一件接一件的工作被搁置。就在前几天,爸爸还告诉妈妈,手头的夷山大街北延项目推进很快,大家都很高兴。爸爸对妈妈说等这段忙完有时间了,我们一家3口要一起出来好好散散心。”王俊城说,“如今,爸爸再也无法实现这个承诺了。”

  王振立生前喜欢唱的歌是《要把感动留在人间》:“也许白发已无法遮掩,我还要把等待留在身边;也许爱恨终将离散,我要把感动留在人间……”如今,他去了,他把感动留在了乡里、区里等许多工作过的地方,把感动、深情和关怀留在了千家万户。

  “他终于不忙了,可以歇歇了。”曾经朝夕相处的一位同事惊闻噩耗,悲郁胸中,赋诗《悼振立兄弟》:“惊闻你远去/顿觉懵然/昨日的憨笑/犹在眼前/西湖建设的鏖战/一天一夜/一件一件/一幕一幕/ 一桩一桩/历在心田/新区工地的现场/你那瘦弱的身影/时时闪现/没有说不中的时候/保证把活干完/一年前就知有病的身体/你并没有放在心间/夷山大街工地/你又天天踏遍/七一献礼的豪气/让许多人自豪/兄弟呀!干工作/你是一把好手/处兄弟大家都依依相恋/你累了/你睡吧,一路好走!”

追记王振立:初心不改 矢志不渝

居民挥泪送别王振立

  好干部王振立虽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给我们以战胜困难的信心、给我们以奋勇前行的力量。我们要向王振立同志学习,学习他坚韧不拔、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肩负起开封发展的重任;学习他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克服畏难思想,主动、大胆作为,创造一流业绩;学习他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坎上,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开封,需要这样的好干部!

责编:郭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