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寻根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2015-04-05 17:35 来源:映象网

南水北调淅川移民举办寻根文化活动

南水北调淅川移民举办寻根文化活动

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寻根文化活动现场

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寻根文化活动现场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孙喜增 通讯员宋相勋)站在故乡那棵8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下,抚摸着粗壮的树干, 75岁的老移民赵景林泪如雨下:“想着老家的一切都淹没在水底下了,没想到却在这里看到了屋后的那颗老银杏树!”

  4月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金河镇南山脚下的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当天,南水北调移民寻根文化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原国调办副主任于幼军、国家文化部、河南省文化厅等相关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仪式。从青海、湖北和河南各地赶回来的1200名丹江库区移民相聚在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缅怀先贤,找寻故园难忘的乡愁。从新野县王庄镇张湾移民新村赶回来的赵景林就是专门参加南水北调移民寻根文化活动的移民之一。

  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全国移民大市,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南阳市淅川县先后搬迁移民近40万人。特别在新世纪16.5万移民大搬迁中,作为全省唯一的移民迁出地和主要安置地,全市广大干群顽强拼搏、克难攻坚,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圆满完成了移民迁安任务,实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创造了移民工作的“南阳经验”、“南阳奇迹”,铸造了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南阳移民精神”。2014年年底,清澈甘甜的丹江水从渠首陶岔一路北上,给缺水的华北大地带来泽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饱含深情地为移民点赞,向移民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浩渺的丹江水淹没了移民祖辈的坟茔、梦里的家园。移民回乡只能在岸边,望穿江水,泪水长流。碧水中,那些被淹没的家园是几十万移民永远的思念,永远的乡愁。

  为了打造像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一样的移民寻根问祖家园,让移民精神代代相传,在淅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移民大搬迁期间,移民后代李爱武把从100多个移民村抢救出来的1000多棵古树保护下来,构建40万淅川移民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

  该文化苑以习总书记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理念,以纪念和弘扬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为灵魂,是国内唯一一个以移民文化为主题的全方位、多功能旅游景区。该项目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设计,2014年纳入《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目前,已建成古树博物园区,从淹没区抢救移植出来的1000多棵古树全部栽植成活;复原了建于宋朝初年的埠口古街;正在建设南水北调移民纪念馆,将以声光电的形式和大量实物展示半个世纪以来移民生产、生活变迁的历史过程。

  为进一步弘扬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倡导中华民族崇宗尊祖、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传承孝道文化,引导人们追忆先祖时养成环保文明的祭祀方式,保护水源地生态,实现移民文化的传承发展,淅川县移民生态文化苑在今年清明节期间举办南水北调移民寻根文化活动。

  斩不断的是情思,割不断的是眷恋。从青海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双手抱着粗大的古树,78岁的移民杨应奇抽噎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找到我们村子里的大树时,就像看见了自己的爹娘。这是我们的根,乡愁牵引着我们,所以这次我又回来了。”据了解,他原籍淅川县盛湾镇兴化寺村。1959年,为了丹江口水库建设,杨应奇率领2000名青年支边青海,挥别丹江与村口的黄连树。

  移民远迁他乡,但他们的根永远留在了淅川。在古树园找到家乡的古树,34岁的移民王相立激动不已。王相立原籍淅川县金河镇王万岭村,全家于2011年迁往郑州市中牟县大孟镇,这次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同十几名乡亲一起回乡拜祖,就是想让孩子记住自己的根在淅川。王相立说:“过清明节祭拜故乡的古树,既寄托了哀思,还找到了童年的记忆,也十分环保文明,很有意义。”

  “走,去看移民纪念碑喽!”随着王相立的招呼声,移民们簇拥到了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前。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正面是“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9个大字,背面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元旦贺词中为移民点的赞:“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移民纪念碑高17.2米,寓意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动迁的172米水位线。移民纪念碑底座长、宽均为4米,象征着水源地40万移民乡亲。

  站在巍峨高大的移民纪念碑前,从新乡市原阳县移民新村回来的梁国琴热泪盈眶:“爸爸,您的心愿实现了!” 51岁的梁国琴原是淅川县老城镇新建村人,2010年,她们一家搬迁到新乡市的移民新村。2013年清明节,淅川县举办首届南水北调移民寻根文化活动时,梁国琴70多岁的老父亲还回来寻根祭祖,2014年,老父亲因病去世。老人临终前,一直念叨着:移民为南水北调做出了那么多牺牲和奉献,老家要有一座移民纪念碑该多好啊!

  梁国琴说:“以前只见过给大英雄大人物们树碑立传,今天竟然为我们普通移民立丰碑,让我感到了国家和社会对移民精神的肯定,啥都值了!”

  遵循“把舞台搭建在基层,把欢笑传递给群众”的“三下乡”活动理念,4月5日,借移民群众清明节回乡祭祖之际,文化部组织艺术家小分队赴“南水北调水源地”淅川县慰问演出,通过这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演出活动表达受水区人民对移民的谢意,慰问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出巨大牺牲的广大移民群众。这次慰问演出活动,文化部十分重视,安排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铁路文工团、中国煤矿文工团、武警文工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京剧院等单位的优秀艺术家组成慰问团专门到淅川义演,为移民送来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著名歌唱家万山红、著名笑星演员叮当等闪亮登场,用高水准的文艺节目讴歌南阳移民,颂扬南阳移民,进一步唱响“南阳移民精神”。

  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给移民们带来了无限欢乐,让他们一下子找到了在家过节的感觉。鼓掌、跟唱,在场不少移民沉浸在这浓浓的乡音之中。51岁的移民魏玉芬说:“太激动了,太感动了。我们在老家又看到了最精彩的节目,让我感觉非常亲切。感谢文化部派来的艺术家们,让我们度过这么美好的一天……”

  中午时分,与会嘉宾和千名移民共同围坐在老树下,吃起丹江鱼、酸菜牛肉等大锅菜……千棵记忆树、百桌家乡饭,萦绕着浓浓的思乡情怀。

  千年古树在这里成长,移民文化在淅川传承,移民精神在这里发扬。淅川县委副书记、县长赵鹏深情地说:“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次移民寻根文化活动,进一步传承弘扬移民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好家园,齐心协力保护好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责编: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