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精准发力为扶贫工作推进提供科学依据

2016-05-17 11:35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周彦波  王建树)“帮扶队帮咱村里实现了村村通,新建了村部,正在建幸福院,还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题……”5月16日,提起村里的驻村帮扶队,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裰落墓村55岁村民尚八斤称赞不已。

  裰落墓村是淅川县政府办公室定点帮扶的深山贫困村,驻村帮扶队在深入掌握具体情况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多方筹资160余万元,新修道路3公里,解决了4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起了村部,幸福院址也已选定。

  这是淅川县突出精准抓扶贫的一个缩影。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是全国移民安置大县,集山区、库区、边缘区、贫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于1986年、1994年和2001年分别被确定为国家贫困县、“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1年重新确定为秦巴山片区扶持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2015年底,该县仍有贫困村122个,贫困人口73147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时不待我。

  “我们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工作大局,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以‘转、扶、搬、保、救’为工作举措,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制定三年脱贫攻坚计划,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采访中,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的话掷地有声。

  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坚持定点驻村工作制度,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都是该县实施县四大班子领导联乡包村乡科级干部包户扶贫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明确县四大班子联乡包村名单、县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名单,全县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分包贫困户,乡镇班子成员及站所干部职工包村包户,把全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凝聚到扶贫攻坚上来,舍得拿出人力,抽出精力,挤出财力,全身心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

  脱贫攻坚基础在精准,关键在精准。为精准识别贫困人数,该县从贫困户基本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致贫原因、生活生活条件、帮扶责任人、脱贫计划等多方面摸清底子,吃透情况,建档立卡,掌握第一手信息,为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产业扶持脱贫、易地搬迁脱贫、土地流转脱贫、教育保障脱贫、技能提升脱贫、社会帮扶工程、社会保障工程……淅川县实施加快扶贫攻坚攻坚13项精准措施和“八大扶贫工程”,对症下药,彻底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三年内实现73147人脱贫,尤其是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偏远的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区,致贫因素多,返贫压力大,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我们用精准扶贫的办法来解决短板问题,使贫困村和贫困户彻底‘斩断穷根'。”淅川县长杨红忠深有感触地说。

  在淅川县政府办公室驻村队为裰落墓村开出的“精准脱贫套餐”中,融产业脱贫、金融扶贫、基础建设、社会帮扶等于一体,建村部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修公路打通了连接外部的“致富路”,引水源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建幸福院实现村老年人老有所乐,多措并举,“齐斩穷根”。驻村队了解到村民尚八斤有养羊经验后,结合村里山区面积大的实际,为他购买了种羊,目前,尚八斤已发展形成40多只羊的养殖规模。

  各乡镇也对扶贫工作高度关注,积极谋划,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扶贫计划。寺湾镇提出在平原区发展林果业,山区发展袋料香菇产业;香花镇谋划实施搬迁安居工程;荆紫关镇制定种植有牡丹、莲菜、香菇、薄壳核桃、漆树、魔芋等产业,仓房镇实行优先贫困群众到景区务工等。

  目前,上集镇梁洼村自筹资金200万元建了7个鱼塘,由贫困户承包经营;马蹬镇桐柏村向县移民局申请20个温室大棚项目,安排贫困户种发展蔬菜、香菇等;西簧乡龙岗村种植金银花800亩,养蜂40箱;金河镇元山村引进鸽子养殖项目;毛堂乡石槽沟村争取20万元近4万袋香菇种植项目,采取贫困户联合种植方式……同时,以仁和康元、合一公司、福森药业等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支部+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贫困户在土地流转、就地就业、产业发展中脱贫增收。

  为确保扶贫工作扎扎实实推进,该县还针对贫困乡镇扶贫开发、定点扶贫、行业扶贫分别制定下发了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夯实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激活了全县上下参与扶贫工作的巨大动能,凝聚了三年脱贫攻坚的强大向心力。

责编:陈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