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太平镇:九旬"老山爷"和他的56个好"儿女"

2016-09-08 10:07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封德  周大林)在连绵起伏的伏牛群山中,有一个地处深山、远离城市、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西峡县太平镇桦树盘。这个海拔1300多米的山坳里,有一位孤寡老人,在年逾古稀、生活不便之时,拥有了56个“儿女”。十多年来,居住在桦树盘的村民们自发组织、每家每户轮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让老人在暮年享受着天伦之乐。

  老人叫王小章,今年90岁,他的56个“儿女”就是桦树盘的56位村民。这个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淳朴善良的人性之美弥漫在大山深处,感动着伏牛大地……

  80年的乡情

  他决定不去敬老院

  桦树盘,距离太平镇约20公里,距县城95公里,是西峡县海拔最高的一个自然村。村里通往外界唯一的一条“之”字公路横亘在山崖峭壁中。驱车行进,蜿蜒崎岖,头顶是山、脚下是崖,左边是巨石、右边是深渊。当地流传一句话,“五里弯,抬头不见天;桦树盘,一百零八弯”。

  王小章是一个“外来户”,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上世纪30年代和哥哥王大章从外地逃荒到了桦树盘,在这里住了80年。10年前哥哥因病去世,留下了王小章一个人。

  在老人的记忆里,桦树盘的村民们过着“开荒种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壮年时期的王小章老实肯干,跟着村组的劳动力们,肩挑手垒,治山整地,修路架桥,为集体、为群众开出了一块块耕作农田,修出了一条条山间道路,种下了一片片经济林。憨厚的他,与邻里和睦;孤独的他,与老幼皆友;勤劳的他,时常为东家帮忙、为西家干活。年纪大的人们叫他“王实干”,年轻的人们叫他“王老爹”,年幼的孩子们叫他“老山爷”……

  王小章一生没有成家,在他古稀之年,无依无靠,一个人居住在一间简陋的土坯房里。前些年,镇里、村里的干部多次找到他,按照政策,安排他到镇上的敬老院里养老。但王老汉倔强地说:“我现在还能上山砍柴,还能下地干活,还能自力更生,村民们对我好,我不去敬老院,我也不给政府添麻烦。”

  淳朴的民风

  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人老了,终有干不动的一天。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王老汉连续几天感冒发烧,病倒在床上。去镇上办事的桦树盘组组长王大转回到山里,发现王老汉一整天都没有出门,便赶到王老汉家中,看到王老汉瘦弱的身体蜷缩在一张旧柴床上,王大转心急如焚,赶忙喊来村里的医生,医生到了之后,把脉问诊,给他打了针、服了药,王老汉病情好转。医生临走时的一句话“王老爹岁数大了,人老体衰,干不动了……”让王大转心事重重,这个为集体、为群众做出贡献的孤寡老人,老了以后该怎么生活呀?

  王大转组织村里的几位妇女,商量了一个照顾王老汉的主意,以王大转为主,轮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几位妇女担当了王老汉女儿的角色,每天为他砍柴送粮,生火取暖,拆洗被褥,擦脸洗脚,端吃端喝,伺候王老汉的生活。王大转还组织村民筹集善款,在路边为王老汉盖起了两间小平房,购置了必需的生活家具,增添了新的棉衣棉被,准备了像样的年货,照顾他过了一个春节。

  一个冬天过去了,迎着初春的太阳,王老汉满脸红光、迈着蹒跚的脚步,在村里转悠,与乡亲们打着招呼。大家都感觉到,王老汉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了。

  56个“儿女”

  他成了村里最幸福的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大转和几位妇女的行为,感染了村民们。谁家包饺子了,炸油条了,杀猪了,都会惦记着给王老汉送一些。有的村民,定期看望、照顾他的生活;有的村民,承担了王老汉的农田山林,替他种植耕作;有的村民,逢年过节干脆把王老汉接到家中共同生活……

  不知不觉中,这里的村民形成了一种默契,每家轮流照顾王老汉的生活,还排成了值班表。桦树盘26户都成了王老汉的家,56位村民成了王老汉的“儿女”。

  15年过去了,王老汉90岁的生日当天,在王大转的家中,全组56个“儿女”纷纷前去贺寿,生日蛋糕上的蜡烛,映红了一个孤寡老人的脸庞……

  桦树盘上,秋日的傍晚,一轮夕阳。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里,村民们共同的孝心,衬托着太阳的余晖,愈加五彩斑斓……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责编:陈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