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生态扶贫实现"既丽且康"

2016-10-25 15:58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 周永生 廖涛 杜丰  高文艺)为打造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南召县坚持绿色引领,厚植生态优势,农村变得“绿富美”,村民变身“高富帅”。

  72岁的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高树良一家曾因病致贫,自从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县里发放给他家5000元到户增收项目扶持资金,他在10亩地上种了3000棵玉兰,村党支部发动村里苗木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销售树苗。今年在花卉苗木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他家苗木销售由原来的年收入2000元增到30000多元。几天前,高大爷用卖苗木的钱新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喜笑颜开地说:“以后上地干活更方便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在驻村第一书记张鹰的倡导下,把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拢在一起成立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让全村138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分包40多户贫困户,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物流外运,消除了贫困群众的苗木销售后顾之忧。同时,采取“支部+企业+高校+合作社+农户”模式,与河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鑫淼公司、郑州天人合一电子商务社区有限公司合作,申请建立了村级网站,注册了“皇后玉兰娘娘”商标,建立苗木网络展示、销售平台,由鑫淼公司组织人员负责线上销售,由高校大学生负责线下产品包装、人员培训,携手联合探索电商营销渠道,拓展网络销售空间 。今年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村里贫困户销售苗木120余万元。 

  娘娘庙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群众依靠种植销售花卉苗木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南召县皇后乡娘娘村党支部书记高先然介绍,村里1800亩土地几乎都种植花卉苗木,90%以上的土地用于玉兰苗木的种植,90%以上的农民从事花卉苗木产业,农民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花木产业,亩均效益在9000元以上,是种植粮食作物收益的5倍。原来贫困的小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魅力巨变:绿了田园,富了农家,美了村庄,农村变得“绿富美”;贫困户鼓起腰包,收入增高,生活富裕,精神帅气,奔小康充满信心,个个成了“高富帅”。

  南召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南阳市饮用水水源地,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地块零散、耕种不便,山区和丘陵面积占比超过90%。为打造自然生态的青山绿色,该县坚持绿色引领,厚植生态优势,在产业扶贫中倡导生态“福”民,把脱贫攻坚与水质保护、生态建设、环境提升有效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在贫困村扶持发展花卉苗木、优质果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引导、资源整合等手段助农增收,扶持10000余户贫困农户从事高效种植业,走出一条百姓致富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的扶贫新路。南召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发展到33.5万亩,玉兰苗木成为全国品种最全、种植面积最大、市场占有最多的“中国玉兰之乡”。“抬头林满山,俯首苗满园,满眼泛绿意,花香醉乡村”的生态美景随处可见。

  “要想富,多种树”。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已成为南召山区无数农民脱贫真经和致富秘诀。上世纪90年代,云阳镇唐庄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01年以来该镇通过政策倾斜、典型引路、能人带动、成立合作社等措施,引导扶持群众发展优质品种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专业村。10余年来,唐庄村共发展桃树3100亩,人均年收入净增8000元,辐射带动了周边7个村种植品种桃1.3万亩。南召县太山庙乡罗汉村群众种植的晚秋黄梨,个头硕大、果型圆润、口感甜津,成熟季节吸引外地客商蜂拥而至。目前形成以太山庙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规模化种植晚秋黄梨4600亩,年产优质鲜梨9000吨,年产值3600万元,亩均效益12000元,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在脱贫攻坚的宏大战役中,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扶贫,最受益的方式是生态扶贫。南召县立足资源禀赋,县乡政府通过扶持涉农龙头企业、种养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绿色产业,发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引导贫困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到户增收扶持资金等入股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实现家门口就地就业,不仅稳定地分享收益,增加工资收入,而且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民间组织合力攻坚新格局。南召县鑫林源农综开发公司,流转崔庄乡王庄村、程家庄村群众荒坡地4000多亩,累计投资700万多元,种植中药材3300亩,连片栽植栀子、连翘、苍术、丹参、金银花。该公司让周边2个村的贫困老人参加中药材基地种植管理,老人们在家门口就业创收。平均每位留守老人年务工收入近2万元。

  2010年从西安返乡创业的南召县云阳镇山头村村民王晓,投资成立了南召县锦天园林绿化公司,在北京、西安、山西建立26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与北京东方园林公司、棕榈园林公司、铁汉生态公司、普邦园林公司等国内34家园林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0 多个省市。南召县锦天园林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担社会责任,争做精准扶贫企业龙头。他们发挥品种、技术和销售等优势,联合全县150余家苗木合作社,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苗农签订了销售合同,利用公司稳固的客户群把各类玉兰苗木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帮助群众解决销售难题。每年带动农户销售苗木5000多万棵,苗农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企业务工,从事苗木生产经营、园林绿化修剪、宾馆餐饮服务等工作。贫困群众可以把土地流转给企业,可以就近给企业打工,也可以把脱贫扶持资金入股到企业,通过地租、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从企业获得财产性、工资性、投资性收入,双方形成“相互依存、合作双赢”的新型关系。2015年该公司聘用周边村组贫困户劳力近200人,年人均收入2.5万余元。

  南召县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为原则,紧紧围绕“脱贫、减困、增收”,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把产业扶贫作为必由之路,找准增收与产业的结合点,着力打造户有增收项目、村有产业基地、乡有龙头企业的“点线面”立体化格局, 2016年目标任务是帮扶15个重点贫困村和全县10000名贫困户脱贫。南召县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已拨付产业扶持资金2137万元,实施到户增收项目4250个,扶持资金已陆续打入农户“一卡通”,发放到贫困户手中,重点扶持发展苗木花卉、辛夷、柞蚕、中药材、花生等特色产业。

  生态扶贫带来“幸福红利”。发展生态产业,提升了乡村颜值,促进了农民增收,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经初步测算,该县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特色产业,其中苗木花卉占收入比重的40%,乡村旅游占20%,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农业综合体占10%。南召县建成以柞蚕、辛夷、花生、花卉苗木等为主的各类生态经济专业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46%,扶持贫困户3800户,受益15200人。其中,拥有50多个花木种植专业村,1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11万人,苗农人均年收入1.18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7倍。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责编:陈丰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