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公涛:商丘睢阳区开办"应天书院大讲堂"侧记

2015-05-17 12:01 来源:映象网

侯公涛:商丘睢阳区开办"应天书院大讲堂"侧记

侯公涛:商丘睢阳区开办"应天书院大讲堂"侧记

  作者:侯公涛

  近两月来,在商丘古城旅游管委会工作的胥敬山格外高兴。自今年4月份决定开设“应天书院大讲堂”后,胥敬山不仅一堂课没落下。说起这个“大讲堂”,高兴得他连竖大拇指:“这样的课我们愿意听,也愿意把它一直办下去。”

  “如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搭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交流平台,提升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本领,形成常态化学习授课机制,更加扎实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应天书院大讲堂就是我们工作中试行的一个新抓手。”睢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卫东介绍说。

  大讲堂内容有特色

  5月15日, 记者来到位于古城湖畔的应天书院时,一节以“商丘地区在中原文明形成中的地位”的专题讲座为主题的应天大讲堂正在进行,能容纳200多人的屋子挤满了前来听讲的人。

  这一讲的授课人是王大有教授,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他首先从中原传统文明讲起。他肯定了“火”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在他看来,钻木取火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创了华夏文明。而根据史料考察,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正是今河南商丘人,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开创了华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接下来,他讲到商丘“阏伯台”,上古时期,帝喾之子契在此为火正,一是管理火种,以便人们可以随时取到火;二是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他讲到,阏伯台下的土丘即阏伯始封之商丘,商丘地名即由此而来。此台为古代商丘都城一带的最高点,再加之古人认为阏伯台的精气上应商星,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阏伯台看作是商丘的象征。从而再一次地肯定了商丘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整个上午,台上讲得投入,台下听得认真。王教授的讲座广征博引、涉猎古今,以深入浅出的方法为大家介绍了商丘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中的作用。讲演结束了,但激烈的掌声仍然回荡在讲堂里。大家久久不愿离去,纷纷围着王教授问长问短。

  “应天书院大讲堂”自年初开办以来,1月7号,曾多次在央视授讲《百家讲坛》的著名学者王立群教授,应邀做客商丘古城应天书院大讲堂,为到场的专家学者和嘉宾呈现了一顿文化大餐。3月17日,全国学雷锋标兵、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睢阳区籍优秀外出劳务工袁成友在应天书院大讲堂为大家分享学雷锋体会。商丘市本土专家李可亭、尚起兴、刘秀森的精彩开讲都吸引着听众前来受教。

  在这个课堂上,睢阳区聘请的都是社科专家、知名学者、文化名人、道德模范,以及商丘市高校教师、当地文化乡贤等。组织者精心策划组织每期主题、互动内容,营造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热点和亮点,做到既有高端的阳春白雪,又有接地气的乡土文化,达到期期有亮点,场内场外精彩不断。

  大讲堂依托应天书院有底蕴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是五代后晋时商丘人杨悫所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赐匾额“应天书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升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位居中国四大书院之首,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应天书院求学、任教,其“先忧后乐”的思想就萌发于此。今天我们利用应天书院这个平台,举办大讲堂,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传递正能量,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养。”讲座结束后,睢阳区委副书记史新艳意犹未尽,谈起应天书院大讲堂如数家珍。

  “区委宣传部将今年定为学习年,以应天书院大讲堂为抓手,3月份开始实施,具体时间为每周周六、周日两天上午9点开始,讲课时间控制在120分钟内。听课人员主要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直相关部门科级干部、中层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每期约100人左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张学勇介绍,授课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党教理论、国学以及中外文学、文明礼仪、道德修养、艺术欣赏、科普常识等为主。

  应天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历史上曾经恢宏一时。商丘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3000年的建都史,目前地面遗存为明清建筑,也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遗存,让商丘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应天书院则是这一区域重要的历史延续和记忆符号,因此开办应天书院大讲堂既适时又适势。文化产业带来的是裂变效应,应天书院大讲堂的举办必将在商丘掀起文化热,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一区域的关注,形成人气的聚集,商业的活跃,产业的拉动。所以,以天时、地利、人和之变,开办应天书院大讲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很显然。活动的举办,必将应天书院打造成一个传播先进文化、宣传社科理论、密切干群关系、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使应天书院逐步成为睢阳区对外宣传的文化舞台、文化窗口和亮丽的文化名片。

  听众称赞大讲堂接地气

  5月15日上午,听完专家的讲座后,大家纷纷称赞应天书院大讲堂大讲堂就是接地气。

  “一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觉离自己很远,猜着可能会枯燥。没想到,专家从商丘好人开始讲,立刻拉近了距离,我们也听得懂。”在接受采访时,睢阳区干部王红霞笑着说。

  王红霞说,听完介绍,得知应天书院邀请的都是高级老师、教授等,讲的内容也很广泛,“专家们传达的肯定都是国家、省、市的最新政策,还有商丘新发生的好人好事,这就为我们传递了正能量,让我们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对弘扬社会正气、发扬民族文化有很大帮助。”

  与王红霞相同,古稀之年的民俗专家尚起兴也对应天书院大讲堂给予了好评。“能把大讲堂办到这个水平,我们非常高兴。” 尚起兴告诉记者,与以前举办过的多种讲座相比,“大讲堂”邀请的专家层次高,对于提高党员干部和市民的政治思想素质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开展应天书院大讲堂活动很有意义,也是一种创新。期望通过活动的举办,将就应天书院打造成一个传播先进文化、宣传社科理论、密切干群关系、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使应天书院逐步成为睢阳区对外宣传的文化舞台、文化窗口和亮丽的文化名片。”睢阳区区长朱东亚说。

  应天书院大讲堂开展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也让党员干部思想在这里得到升华。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专家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支持下,灿烂的文化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幸福之果,应天书院大讲堂一定会越办越好。

责编: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