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风骨· 商丘精神的灯塔

2016-12-16 11:01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商丘讯(尚海东 孟学君)梅花是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以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赢得商丘人民的喜爱。豫东商丘,德善之地,商丘人从梅花身上汲取智慧,学习梅花的意志品质。千百年来,独特的生存环境锻造出商丘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性格,孕育了商丘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民风和人文气质。在“一言九鼎,实干兴商”的城市精神引领下,积极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商丘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丰富商丘城市人文内涵,提高城市竞争力、影响力。

  巾帼英雄——花木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王安石)

  

  (图片来源网络)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从小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花木兰,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征招入伍 ,花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柔弱的外表下是坚强,不屈的精神,是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后人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商丘虞城县营廓镇建造了木兰祠。木兰祠,亦称孝儿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扩建。一千多年来,每逢木兰的生日旧历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领耆老邦民,前来致祭,以缅怀英灵、教育后代。2000年4月30日,国家邮政局《木兰从军》邮票首发式在商丘火车站隆重举行,同时"商丘市首届木兰文化节和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胜利召开。商丘市委、市政府决定"木兰文化节"将每两年举行一次。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木兰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召唤着八方游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今天,木兰精神与木兰文化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

  

(图片来源网络)

  应天府书院坐落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于繁华闹市。

  吟诵出历史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道中落,从山东长途跋涉到应天书院求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膳粥不充,日昃始食”。范仲淹毕业应天书院十年后,母亲病故,范仲淹回应天府(商丘)为母亲丁忧守丧,受留守晏殊之请,主持应天书院,执教两三年。

  在书院影响下,商丘人才辈出:如张方平、王尧臣、宋勋、沈鲤、侯执蒲、侯恪、侯恂、宋权、吕坤、杨东明、宋荦、汤斌、侯方域等一大批在中国历史有影响的人物出现在这里。以至于明代有"文武百官半江西,小小商丘四尚书"之美称。清乾隆三十六年商丘中进士人数达170多人,占河南省当年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经几番废立,应天书院再焕生机。2003年河南省政府批准应天书院在宋代原址附近进行修复,并被列为河南省和商丘市的重点旅游工程项目。应天书院的修建将丰富商丘古城旅游区古文化建筑观光游和学术学习游的内涵,增强古城旅游区对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专家和文化学者的吸引力,提升商丘古城旅游区的品位和影响力。

  城市名片——商丘好人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图片来源网络)

  在“商之源”向上向善的生发沃土上催生了“商丘好人”现象由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城市名片的发展成长。涌现了冰冷河水勇救轻生女的周金领;救助孤儿的“美德妈妈”梁玉梅;一腔热血爱岗敬业的白衣天使邵春梅;雪中执勤交警“冰凌哥”马强;舍已救人感动中国的农民工李学生;身中14刀,勇斗歹徒的蒋秀娟;十几年如一日,倾其一切照顾孤寡老人、收养孤儿的全国劳模王泽林;用爱心助跑,赴徐州送药的姜德强;捡到装有6000余元现金的钱包,在寒风中寻找失主的“贩菜哥”王超华一样,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和高贵品质,温暖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商丘好人”精神在持续传承,“商丘好人”品牌越来越响亮,形成了“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的雁阵效应。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一件件朴实无华的真实事例,为我们的城市树立了一盏盏明灯,刷新了城市文明的高度。

  “凌霜斗雪,迎春开放,风骨俊傲,不趋荣利,坚强,忠贞,高雅。”梅花的花语印证着一代又一代商丘人的坚强勇敢,清韵流长。无论何时何方,梅之精神都将永存在商丘人的心里,成为他们行路的灯塔。

责编:茹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