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住读干部成基层“常住户”

2014-10-17 08:08 来源:红网

  “钤山镇:刘裕行、朱水生……26名干部‘走读’,凤阳乡、湖泽镇党委、政府干部作风管理不力,违反了县委、县政府、县纪委有关规定,给予全县通报批评……”日前,江西省分宜县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间突然插播县纪委关于乡镇干部“走读”情况通报。这种指名道姓的电视曝光在分宜县尚属首次。(10月16日《人民日报》)

  “做官像候鸟,总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这是群众对“走读干部”的形象描述。据了解,近年来由于下派挂职干部数量增多、干部易地交流频繁以及现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等原因,“走读干部”在各地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且有增多趋势。

  有人这样评价“走读干部”:“上班来得晚,下班溜得早”。“一周上班三两天,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乡镇“走读干部”,上午八九点钟匆匆赶往乡镇,下午四五点钟便抽身走人,一天工作时间不足6小时,少有时间下村入组。更有甚者,有的一周5天时间,周一甚至周二才离家去单位,周四就开始想家,周五就已经回到家,一周掐头去尾能在岗位上安心工作的时间所剩无几,遇事只能电话遥控指挥。

  为官一任应造福一方,而对于“走读干部”们来说,莫说造福,他们连最基本的工作纪律都不能遵守,哪来心思抓工作落实?哪有多少时间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基层群众想办事还必须得赶个大早,去晚了就是白跑。真正有困难时,也难得找到乡镇干部。这样的“走读干部”脱离群众、作风漂浮,不仅“走”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走”差了干部形象,“走”疏了干群关系,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造成干部“走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监督体制不完善。彻底根除”走读干部“现象,必须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制度,改变“少数人选少数人、官选官、大官选小官”状况,把干部的任免的“选择权”交给当地群众,让群众成为选举干部的主体,才能使我们的干部真正从内心服务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同时,也应该针对目前乡镇基层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为他们创造一定的“住读”条件。从而使他们真正“住”得下,“安”得心,扎实做好各项基层工作。

  当然,从“走读”变为“住读”并不意味着干部的作风完全和彻底转变。如果“住读”仅仅是为了应付上面的要求,走走形式,“住读”的干部们晚上依旧无所事事,对群众的紧迫事、头疼事、烦心事照旧不闻不问、推脱敷衍。那么,这种“住读”又有何意义?

  狠刹“走读”风,让干部成为基层“常住户”,目的是为了便于干部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住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所以,在解决“住读”问题时,既要重视解决“住”下来的问题,更要着重解决他们“住”后干什么的问题。只有切实提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实实在在地了解群众意愿,沉下身子尽心竭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身心地当好为民造福、帮民解难的贴心人,“住读”才会有实效,才能真正达到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工作作风的目的。(朱海滔)

责编:刘大彬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