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释放的资金 流到了哪里?

2015-04-24 08:02 来源:长江日报

  4月19日,央行宣布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继今年2月5日下调0.5个百分点后,央行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这次降准,不仅在时间上与上一次很近,而且降准的力度也超过了上一次,显示出央行对于向市场增加流动性已经表现得很迫切。

  央行的这个行动,与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GDP增幅7%有直接关系。7%的增幅,虽然被普遍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一个被舆论忽视的现象是,今年一季度的增幅相比去年第四季度7.3%的增幅,滑落了0.3个百分点,这表明进入今年后,中国经济出现了下行压力。因此,货币政策的松动就成为大势所趋。

  据测算,此次力度颇大的降准,可以向市场释放大约1.5万亿元人民币,按照央行的期望,这些流动性将对目前运转困难的实体经济产生有力的支援,从而有助于经济增速的提升。但是,现实的问题是,这些资金是否能够按照央行的这种意愿进入实体经济?当然,此次降准到现在只有短短几天,因此还不可能看出效果,但一个可以参照的情况是,今年2月央行降准以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并没有止跌回升,这只能说明,央行当时释放的几千亿资金流进了非实体经济领域。

  在上一次央行降准后的两个月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房地产新政,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量价齐升的趋势。股票市场则表现得越来越火爆,随着股指的不断推高,日成交量也不断创出新高。这两个市场的这种变化,对资金的吸引力十分强劲,尽管在政策层面上仍不鼓励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这两个市场,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高度市场化,其资金流向更具效益的领域,是符合商业原则的一个选择,央行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实际上对此很难进行监管。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央行宣布降准的决定公布后,最为激动的并不是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而是中国的股票市场。在央行此次降准之前,A股市场监管部门刚刚就收紧融资、放宽融券作出部署,这被视为管理层打压股市的一个行动而引起了市场恐慌,在这个关键时刻,央行出台的这个降准决定虽然不是为了与股市监管唱对台戏,但实际上对股市行情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这已为近两天的股市走势所证明。

  为了达到经济稳增长的效果,央行有可能更多地运用降息降准的手段,但如果无视资金流动的特点,这种手段的运用就会陷入疲态。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了对中国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批复,这三家银行是我国在金融市场改革起步之时建立的政策性银行,在未来政府为推进经济稳增长的部署中,应该更注重发挥它们的作用。(周俊生)

责编:刘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