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领导干部称呼从“二老”开始

2015-05-26 07:52 来源:映象网

  《江西日报》今天刊发《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意见》。《意见》要求,切实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不得搞亲亲疏疏、拉帮结派,不得以人划线、排斥异己,不得封官许愿、笼络人心,不得以“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形式搞团团伙伙、相互关照,不得搞人身依附和只对领导个人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得以“老板”、“老大”等称呼领导干部。(5月20日人民网)

  不知从何时起,“老板”、“老大”等社会化称呼进入了官场,“二老”称呼有讲究,成为县(区)长、县(区)委书记以上领导的专属用语。“二老”称呼具体到哪一个层级终止,无法考证,但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传播,使其成了官场版的“中国特色”。

  对于“二老”称呼,为何有存在的“意义”?有人叫还有人听,为了显得领导地位尊崇,下属自甘当“员工”“小弟”,为的就是让领导体会到“一呼百应”的排场,毕竟那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优越感让领导干部心底里“那个甜”,此其一。

  其二,“二老”称呼口口相传已久,有一个特定的圈子。虽然叫与不叫在于个人,但下属“畏”领导的情况一直都存在,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领导手中还有两顶“帽子”,即官帽和“亲疏之帽”,一些领导“扣帽子”可是很任性的。所以,要进圈子,要看“二老”脸色,由不得你不叫,由不得你不守圈子的规矩。“二老”称呼已经成了亲亲疏疏、拉帮结派的代名词。

  “二老”称呼不除,不利于干部队伍的团结。“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官官相卫、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打招呼、走后门的毒瘤文化。如不剜除“二老”称呼这一毒瘤,为其敷上“同志”的良药,官场生态将难以恢复如初。组织程序、民主集中、选人用人等得不到执行,更别期望他们会维护中央的权威。

  “二老”称呼的表象之下还很复杂,谁会知道“二老”称呼消失后会不会出现其他“雅号”,因此,“同志”称呼的回归,是改善官场称呼学,进而塑造良好官场生态的开端。(薛斌)

责编:刘大彬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