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提升锻造大国工匠节奏

2015-08-26 08:27 来源:映象网

  日前,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经专家评议,165家单位获批成为试点单位,其中试点地区共17个。广东两个城市入选,分别是中山市和佛山市。笔者24日从中山市教体局获悉,今年9月,中山首批200多名现代学徒制学生将开班,目前学校在发动学生报名。(8月25日《南方日报》)

  学徒制是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学徒制以职业实践为中心,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目前,各国普遍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学徒制有利于锻造技能大师。学徒制要求工学衔接,有利于 “产销对路”。学产结合、学工结合、学用结合,我们喊了多少年,一直结合的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企校联手就解决了按需培养的问题。将技能教育纳入高校教育,切实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对接”,等于为批量锻造技能大师打通了经脉。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与学校“联姻唱戏”,构建双向选择的“大超市”,是学院走向市场与企业接轨的重要桥梁。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形成企业培训、引厂入校、订单培养、科研合作与开发、顶岗实习、聘任客座教授与兼课教师等校企合作方式,才能使学徒制落地发威。

  据多所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这种模式企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岗位对接和课程设置方面给予了各种支持,但学生和家长的反映较为平淡,积极性并不高。这说明,推行学徒制仍然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

  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制度支撑。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需尽快完善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支撑。

  架设职普转换通道,更利于人才成长。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等学校可以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这种互通有无的办学方向,扩大了学生选专业、转专业的自主权,对培养对象调整完善人生规划,以达到至善至美十分有利。

  发展学徒制职教,政策红利是关键因素。针对社会观念的制约,规范清理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公平就业的政策,不仅是一个就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影响职教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无论公考还是事业编招录,通过专业设置对职教生人为设置诸多歧视性门槛,这也是职教热不起来的原因。推行学徒制,用好就业的指挥棒是决定性的一步棋。(张全林)

责编:刘大彬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