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秋”返璞归真才有意义

2015-09-15 08:32 来源:光明网

  距离中秋还有半个多月,市场上的月饼大战已硝烟四起。细心市民会发现,与往年情况不同,今年的月饼市场上出现了诸如螺旋藻月饼、西洋参月饼等打着“营养月饼”的旗号。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营养保健月饼”未必真有滋补效果,市民购买切莫盲目跟风。(966662月13日《新闻晨报》)

  在消费社会,“节日经济”成为商家另类的竞赛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空间,一些商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花样迭出。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老百姓对商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追求商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而精明的商家也善于发现商机,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就能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商品。

  中秋节也好,春节也罢,亲情是人们心中最强烈的渴望,团圆是中国人最大的乡愁。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子女和父母处于分散居住的状态;以亲情为基础,以吃月饼这一民间习俗为纽带,一家人在中秋节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从这个角度上说,月饼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食物,而是一个文化符号。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在今天的中国,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在一部分还体现在吃上。人们通常按照食物的品质和成本赋予其差异化的符号意义,稀缺的食材、考究的工艺共同成就了美食在等级化的金字塔体系中的高位。商业资本对符号消费的推波助澜,让月饼在食用价值之外,还具备了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符号意义。

  在反腐禁令频频之下,公款消费戴上了“紧箍咒”。当符号消费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月饼价格自然会有所下降。“营养保健月饼”却与之背道而驰,利用炒作和虚假宣传等手段来提高月饼的附加值,从而为商家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老人对健康长寿有着旺盛的需求,构成了“营养保健月饼”的目标人群。

  子女对父母的孝心与爱心,成为商家眼中的“钱袋子”。正如医疗专家指出的那样,月饼无论打出怎样的健康保健旗号,都无法改变高糖、高脂、高热量的“三高”性质。因此,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炒作,消费者要提升风险防范意思,切莫中了商家的“圈套”,既花了冤枉钱又损伤了身体,让爱心、孝心被商家利用。

  与“营养保健月饼”相比,合家团圆的亲情互动,才是中秋节的根本。即使在今日的“流动的中国”,浓烈的乡愁、浓厚的亲情,依然是人们精神家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守卫食品安全,让月饼走出畸形的符号消费,从精英消费回归大众消费,让月饼更加卫生健康,让中秋节回归纯真,“舌尖上的中秋”才更有意义。(杨朝清)

责编:刘大彬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