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 绘就清明上河园之美--大型系列报道之四

2013-06-04 17:14 来源:映象旅游

  十五年 绘就清明上河园之美

  十五年 绘就清明上河园之美

  十五年 绘就清明上河园之美

  大型系列报道之四

  1998年10月28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这一天,对于清明上河园人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就是在这一天,清明上河园借助开封菊花文化节正式对游客开放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明上河园的开园迎宾,彻底改变了河南旅游的一种格局,提升并奠定了河南作为文化旅游大省向强省迈进的步伐。”有专家对清明上河园的诞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是旅游人须臾不能缺少的。

  如今,时光流过了15年。经过清明上河园人的不懈奋斗,不断创新,以满足游客内心的体验为出发点,以打造现代旅游服务业的一个高地为基准点,因而成就了清明上河园今天的辉煌。

  美丽的清明上河园,她立体而真实地再现了1000年前北宋京都汴梁的社会繁荣和市井百态。可以说,她是一幅生动的、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她不仅代表了今天开封文化的繁荣,而且也彰显了厚重的中原文化由静态向动态,由馆藏向百姓,由冰冷向生动发展的这样一个全新历程。

  可以这样讲,清明上河园从开业之初,她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高起点,就是大手笔。她用差异化的手段来打造景区,是河南省第一家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进行管理和经营的景区,也是河南省第一家成立市场部的景区。

  比别人起得更早,工作更勤奋,更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当时,内地绝大部分的景区还在坐等游客上门的时候,我们就作为清明上河园的营销员、宣传员,多次奔赴省内及周边省份的重点地市,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区域,主动对接当地的旅游局、旅行商、大的企事业单位和局委,从而使清明上河园在第一时间走向了终端市场。”说到这里,清明上河园市场总监李琦依然豪情满满。

  为了达到最佳的市场营销效果,他们还邀请了省内外的多家主流媒体进行关注,强势介入,持续报道。通过这些“空中”媒体的大力宣传,“地面”营销人员的适时跟进,从而使清明上河园的品牌影响力达到景区方圆300公里-500公里甚至更远的地方。

  清明上河园的这些营销人员,可以说就像跳动的音符一样,就像勤劳的蜜蜂一样,在不停地跃动,在辛勤地劳作。那么,其市场回报也是立竿见影的,清明上河园1998年10月开园,掀起了当年开封菊花文化节的高潮,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据我当时了解,到了1998年的年底,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清明上河园的门票收入就达到了300多万元,这比当时很多景区全年的门票收入还要多得多。”李琦介绍。

  为什么清明上河园刚一开园,就取得了如此骄人的业绩呢?

  最关键的是,清明上河园走得是一条现代旅游企业的运营之路。一方面,景区的市场经营模式,完全跳出了当时传统景区的狭隘圈子。另一方面,针对游客的需求,通过产品的精心打造,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极具差异化的情景剧目的演出,从而使整个景区变得生动,变得鲜活。同时,也填补了河南的景区通过互动、参与,通过情景剧来展现文化的这样一个大的空白,让游客能够面对面地去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们无限的旅游热情。

  “3分钟一个兴奋点,5分钟一个高潮”,清明上河园这样一种旅游线路的设计,一种旅游产品的打造,立刻让游客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一下子超出了他们旅游的期望值。这就使清明上河园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就引起了周边人群的关注,得到了游客朋友的好评。

  自信和豁达,铸就非凡魅力。

  “清明上河园这15年总体来讲,通过文化产品的精心打造,有计划的规划、策划一些活动,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营造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李琦分析。

  与此同时,他们还不断集思广益,通过建立剧目专家研讨库,组织专家研讨会,借力做事,持续发酵,不断创新,取他山之石,来不断地进行雕琢,不断地绘就清明上河园之美。

  清明上河园每年都要组织员工以及中层以上的领导,去外地交流、学习。当时的口号是“近学包公祠,远学华侨城”。到目前为止,省内的云台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重渡沟、尧山,省外的峨眉山、武夷山、欢乐谷、华清池、台儿庄古城等都留下了清园人的足迹。

  “我们不仅仅是在说,我们更多的是俯下身子,去践行,去提升。我们15年如一日,一直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来警醒我们自己。”作为清明上河园的市场总监,李琦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记者 吕桓宇)

责编:赵允升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放飞心情 “粽”情抱犊

放飞心情 “粽”情抱犊

抱犊寨景区为莘莘学子们准备了一份大礼,6月10日—...

“毕业游、放松游”带火端午旅游市场

毕业游放松游带火端午市场

“毕业游”“放松游”带火端午旅游市场今年端午假...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