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故居
王镇故居:三品官员的传世府邸
一道不起眼的砖墙,坐落于淇滨钜桥镇某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
胡同的尽头,是一座四进的大宅院,坐落百年。
这就是清朝三品官员王镇的府邸。
想当初,这里气派非凡。每个院中都有过厅屋和南北厢房,二院南边还有一座5层小楼。院内的房屋错落有致,窗棂、屋檐上也是雕花刻字。不管是整体还是细节,处处透露着主人的尊贵和富有。
王镇过世后,这座大宅一直由他的后人继承。
土改时,房子充公,外姓人开始入住。桥镇政府曾在这里办公,镇上的供销社、税务所、派出所都曾设在这里。
经过多次转手,仍能保留原貌的房屋已不多见,很多都已被改造、修葺过。
一座曾声名显赫的深宅大院,唯有三院尚保存完整。
三院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四合院。如今,在南厢房已经呈深棕色的窗棂上还能清楚地看到上面做工精致的雕花,门前走廊上面的檩条上,还刻有别致的花形。
在三院门厅的大门上方,刻有“辋川遗迹”四字的条石非常醒目。
左侧刻“钦加三品衔王镇男郎中斌成孙汝泽渭溯棠仝监修”,右侧刻“光绪三年岁次丁丑仲春”。
这块条石,见证了这座大院的起起落落。
如今,这座大院虽然早已没有了以往的光鲜,它却保留了百年老宅的沧桑厚重,积累着岁月赋予的斑斑痕迹。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三面环水“尚书府”,四水归堂“小故宫”
占地50亩的建筑群蔚为壮观。
并排5个“九门相照”依次排开。
历经400年分股依旧器宇不凡。
这就是山城鹿楼大胡村的李家大院,堪与山西乔家大院、巩义康百万庄园比肩。
一弯清澈的河水从大胡村蜿蜒穿过,河水北岸树影婆娑中,散发着古朴韵味的高墙灰瓦、飞檐兽脊逐渐清晰起来。
推开一扇厚重的大门,走进李家大院,眼前浮现的,是曾经的车水马龙、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如海市蜃楼浮现。
李家大院是明朝嘉靖年间工部尚书李燧的旧宅。此宅三面环水,风水极好,因此被称为尚书府。
“女儿楼”是尚书府的主要建筑,共三层,正门刻有“平为福”三字。此楼比其他楼房精致。相传是李燧孙女李枝用私房钱所建。在此,可以想象当年的尚书府鞭炮齐鸣,九道大门次第推开,身着鸾凤嫁衣的李枝,娇羞地坐在床头,静静地等待着素未谋面的夫婿。
主楼的天井院有“四水归堂,财不外露”之说。人在其中,仰望天空,只见高墙如井壁,只窥见方正的一片天,让人不禁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静寂。
月亮门位于天井院前,保存完好。门上方的砖上雕有“宜风、宜雨、宜雪、宜晴”的字样,取“四季皆宜”之意。门檐上装饰有圆形兽头,被称作“滴水勾眼猫儿头”。
此外,李家大院在当地还有“小故宫”之称。整个大院,古色古香,布局严谨,整齐端庄;穿行其中,房屋的四梁八柱、花墙砖雕、屋檐陶兽等都透射出大院的古朴神秘和出众的人文魅力。
如今,李家大院已入选河南省文化保护名录。
它是一座独特的古代建筑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