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质上是内涵哲学思维、哲学智慧、哲学逻辑的重大命题。其基于“本源性”哲学范式探讨,构成了把握其内在规律、科学体系、原创贡献,并揭示文化主体性和构建中国文化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问题。具言之,从哲学之蕴“何以彰显”辨识其基于
“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点明要诀,引领中国经济
中新网3月9日电题:习言道|全国两会,习近平再谈共同富裕 今年全国两会“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又谈到了“共同富裕”。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谈到江苏作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时,他将促进
202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参加审议讨论,同代表委员深入交流、共商国是。“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一起学习↓↓
每年全国两会与代表委员交流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常常用生动鲜活的比喻阐明治国理政之道。“石榴籽”“开荒牛”“腾笼换鸟”……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 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为两会高频词。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每年全国两会“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总会同代表委员深入交流。一次次细致询问、一句句贴心话语,无不体现着总书记对民生福祉的深深牵挂。 我们撷取其中一些镜头,一起重温总书记的民生关切,感受“民生答卷”里的新变化。 策划:黄庆华 张
天天学习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宣布了中国一项重大战略决定:“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
踏着春天的步伐,2025年“两会时间”开启。 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拟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 回顾过去一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是经济大省的显著特点。 2024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GDP排名前十省份,以占全国
中新网2月24日电题:习近平与陕北农民的一段对话 “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中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说道。 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
【本期导读】 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离京,专程前往河北省安新县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习近平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