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原创 视频 评论 财经 房产 汽车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体彩 消费 娱乐 公益 河南爆款 数读有道 郑在读书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重点推介 > 正文

河南,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

2018-03-22 09:5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摘要]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参加内蒙古、广东等代表团审议时,多次论述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廓清认知,凝聚共识,推动落实,记者特邀专家围绕河南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探讨。

  特邀嘉宾:

  喻新安教授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田文富教授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陈明星研究员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编者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参加内蒙古、广东等代表团审议时,多次论述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廓清认知,凝聚共识,推动落实,记者特邀专家围绕河南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探讨。

  中国经济健康前行的时代命题

  ●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应该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角度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角度深化认识

  记者: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多次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今年经济工作布局。那么,如何准确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喻新安:我们所说的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还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和理解。从产品生产和供给角度,就是改变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不足以及产品质量不高的现状,使供给结构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相适应。质检抽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最受消费者关注的10类重点消费品总体合格率,最高的为90.3%,最低的仅为28.8%,提高产品质量紧迫性可见一斑;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缺乏国际标准话语权,在3万余项现行国际标准中由我国主导制定的仅占0.5%。从服务质量和供给角度,就是要重点解决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我国已进入追求个性、高品质、安全、健康、便利的消费阶段,但目前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快递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占比偏低,医疗、家政、健康养老、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问题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是大势所趋,民众所需。

  田文富:对高质量发展,还应该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角度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角度深化认识。前者的核心,是从粗放增长、追求数量和规模,到追求质量和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依赖投资、要素驱动到内涵发展、创新驱动,更多依赖人力资本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根据联合国全球创新力排名,2016年我国创新指数排名比2012年提高9位,但仍位居第25位。后者的要义,是强调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变化,而我们在质量上供需错配的问题非常突出。为此,既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要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怎样理解推动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必要性?

  喻新安:关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和决策,是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全党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之后又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过去40年,我国在经济上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发展路子,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人口大国经济长时期高速增长的奇迹,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但这种高速增长的模式,社会成本和代价也是巨大的,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做出深层次改变。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摆脱速度情结、资源诅咒、路径依赖,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记者: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发展思想、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纲”。请问在实践层面应如何把握?

  田文富:当下,最迫切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纠正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发展方面指导思想上出现的偏差,摆脱速度情结、资源诅咒、路径依赖,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同时,要处理好质与量、规模和结构、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在更高层次实现动态平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速度、不要规模、不要量的增长,而是更加重视解决质的问题,下更大气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切实完成好结构指标、效益指标、民生指标,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喻新安:对河南而言,无论是从提高要素效率、缓解资源约束、防控化解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还是从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来看;无论是从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从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目标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都时不我待、刻不容缓。我们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陈明星:在具体工作中,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动力源泉,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要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持久力。要把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推进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持续协调发展破解瓶颈约束

  ●抓住经济强省建设的四大支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网络经济

  ●必须把加快新旧动力转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中心任务,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记者: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河南的重大现实意义在哪里?

  喻新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河南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当务之急。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从我省情况看,资源环境已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发展方式落后、增长方式粗放和结构矛盾突出问题,是制约河南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顺应需求特别是消费升级新趋势,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说,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提高供给质量效益的当务之急,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策,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田文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河南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社会发展整体上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和质量差异也还比较大。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就在于加快转型发展,克服路径依赖,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解决质量上的供需错配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

  陈明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河南建设经济强省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从经济强省建设要求看,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网络经济是经济强省建设的四大支撑,要实现这四个方面由“大省”变“强省”,必须把加快新旧动力转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中心任务,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从发展实际看,河南各项指标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把握河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从高速增长转到高质量发展上来。

(责任编辑:王慧)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