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原创 视频 评论 财经 房产 汽车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体彩 消费 娱乐 公益 河南爆款 数读有道 郑在读书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重点推介 > 正文

新知新觉:以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2018-05-28 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摘要] 我国智能制造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在国际竞争中面临高端和低端两头挤压的压力,相关行业和企业还存在创新积极性不足、研发投入不够、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

  重塑发展理念 重构竞争优势

  新知新觉:以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加快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智能制造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智能制造是指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集成,能够自主动态地适应制造环境变化,实现产品从设计制造到回收再利用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化、优质化、绿色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制造系统或者模式。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我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依托。近几年,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门类和体系逐渐形成,研发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逐年提高,一些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行业和高科技企业。但是,我国智能制造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在国际竞争中面临高端和低端两头挤压的压力,相关行业和企业还存在创新积极性不足、研发投入不够、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在带来生产效率提高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也会为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发展提供重大机遇。能否抓住智能制造这一重大机遇,关系我国能否建成制造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客观认识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不足,坚持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制造业基础能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充分认识智能制造的意义,重塑发展理念。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总体上处于转型升级的过渡阶段,相当多的企业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环节,但很多企业仍满足于低成本竞争,使用智能设备的动力不足。即使一些引入智能设备的企业,也仅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应充分认识智能制造对产业发展的颠覆性意义,树立以智能制造整合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理念,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原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施智能化改造,使其安上智能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推进生产方式“智造”、产业形态再造、高端产业创造、商业模式改造,重塑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快培育形成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构竞争优势。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发并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操作系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全面提升智能制造的产业化水平。鼓励生产和商业模式创新,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需求定制+大数据营销+参与制造”的“产品+服务”新型生产和商业模式。支持企业建立平台生态圈,通过服务生态化、系统化和产品智能化,创造新的价值增值机会。培育自主品牌和骨干企业,集中资源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鼓励企业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拓展全球市场,打造强大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完善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增强企业智能化管理能力,建立高效的智能化运营系统。

  健全多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完善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智能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注重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科学的利益引导和风险分担机制,营造善待挫折、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大力激发企业家投身智能制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 陈 全 为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8日 07 版)

(责任编辑:王慧)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