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原创 视频 评论 财经 房产 汽车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体彩 消费 娱乐 公益 河南爆款 数读有道 郑在读书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要闻要论 > 正文

新知新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2018-08-09 08: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摘要] 继续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需要注重培育法治的社会土壤,厚植思想根基,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努力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培育社会土壤 厚植思想根基

  新知新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建设是制度建设、机制建设、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浓厚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生动力和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继续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需要注重培育法治的社会土壤,厚植思想根基,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努力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应通过开展各种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法治教育活动,着力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道德层面引导,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道德底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滋润人心的作用,以道德伦理力量引导社会成员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点抓住关键少数,在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法治理念的培养离不开法治环境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理念的培养就会步履维艰。良好的法治环境也有利于促进人民群众积极主动投入法治建设。因此,应把法治理念融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中,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中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让法治变得具体可感,将法治理念转化为现实行动。如今,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践行法治,遵守法律规范是关键。要尊崇宪法和法律权威,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让人们把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同时,严格执法是最有效的普法。只有法律执行落到实处,有效维护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才会相信法律,才能自觉维护法治尊严,形成法治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土壤。

  从中华优秀法律文化中汲取营养。法律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蕴含着人类追求的崇高价值目标。在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实现人人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文化方面,需要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中国人的精神结构、文明基因、历史传统对接,这样才能厚植法治文化的思想根基。古代中国对法治有过丰富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法令至行、公平无私”“以道为常、以法为本”“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对法治的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形成先进法治文化形态和法治进步状态,要注重研究我国古代法治文化传统和制度的成败得失,整理和发现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法治实践经验,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法律文化,汲取营养、择善而用,使之焕发时代价值。要努力协调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实现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

  (作者 吕江鸿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9日 07 版)

(责任编辑:王慧)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