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平时家中基本没水,冯女士没做过饭,都是在外面买饭吃,洗澡也经常在外面解决。去年夏天,她搬往桐柏路建设路附近母亲那里。“我所住的是一栋32层高的楼房,我们家在4层,但二次加压设备部负责5层以上的加压。”她说,高层中的低层住户吃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如果还不解决,就打算将房子卖掉,另找地方住了”。
在淮南街南三环附近的郑飞小区,多位小区业主说,去年小区自来水管道没有改造前,居民用的是地下井水,并没遇到过吃水难题。但自从加入郑州自来水市政管网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多层住户的吃水问题。到了夏天,为了储水,经常要熬夜至凌晨,全家人都快成“夜猫子”了。
而在航海路城东路附近的云帆都市、航海路未来路附近的凤凰苑小区,由于周末用水量剧增,部分多层中的高层住户,也遇到了类似的烦恼。
【地图】
自来水公司绘制低压地图 锁定市区偏南部三区域
“除了日常市政施工所造成的局部降压供水外,市区的低压区分布得很集中。”郑州自来水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郑州市低压区主要有三个大区域:一个是管城区为代表的老城区中的老旧小区,一个就是航海路以南尤其是东西两端。前者是管道老化原因,后者是地势和距离原因。
西南部:地势高 处于管网末梢
郑州供水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峰介绍说,航海路以南区域的西端,是典型的低压区,尤以帝湖花园和郑飞小区最为严重。
以帝湖花园为例,该小区处于郑州市区西南部。郑州地势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此处的海拔比柿园水厂的地势要高,同样的水压所能攀爬的楼层高度较市区其他区域要低。由于距离柿园水厂的距离较远,此处已基本处于供水管网末梢,水量和水压在管网中经过长途跋涉,已有了部分损耗。再加上随着近年来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郑州西南部区域特别是南三环附近的楼盘增多,用水需求量增大,一旦遇到气温过高,郑州市区用水量达到极限值时,这部分区域的用水就会出现紧张情况。
“受影响最严重的,是高层多层并存的小区中的多层。”他说,高层楼房因有二次加压设备,可以尽可能抽取自来水到达高层住户家中,但多层中的5层以上用户,因水压只能满足5层以下住户用水,多层中的高层又缺少加压设备,用水困难在所难免。
东南部:离水厂远 东周水厂任务重
“航海路以南区域的东端,此处低压区以航海路未来路附近最为典型。”王峰说,这与郑州市水厂的布局有关。
目前,郑州市共有柿园水厂、东周水厂、石佛水厂、白庙水厂等4大水厂。其中柿园水厂位于建设路西三环附近,位于西郊;石佛水厂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市区西南方;白庙水厂位于东风路文化路附近,位于市区北部;东周水厂位于郑东新区,在市区东部。整体来看,郑州市几大水厂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圈偏北部,整个东南部区域是各个水厂的供水末梢区。
虽然此区域距离东周水厂较近,但东周水厂设计日生产能力20万吨,实际供水量要少于20万吨,除了要供应东南部区域外,还要供应经开区和暂时供应航空港区的生活生产用水。本身供水压力就很大,航海路未来路附近就成了一个水压“低谷区”。
管城区:地上用户是原来的10倍 管网直径还是40年前水平
王峰说,郑州市管城区内的老旧小区,易发生低水压现象,这与自来水管网有很大关系。
管城区内的自来水管道,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铺设的。管道直径都是按照当时地上用户的需求量来设定的。当时地上建筑多以4层、5层的多层为主,还分布着一些两层的村民自建房。后来城中村改造和老城区改造,不少低层建筑改为高层建筑,同样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口,呈几何级数增加,是原来人口数量的10倍还要多。需求量增大了,管道口径却没相应扩充。“由于原有的管道都是灰口铸铁管,因时间久远,内部生锈,管径进一步被缩小。”他说,一到用水高峰期,影响会更明显。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