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让学生“课前交手机”,引发自由自律之争

2016-04-07 09:25 来源:搜狐教育

  近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拟实施“上课前所有同学上交手机”,此举在知乎等网络平台引起网友热议。4月6日,澎湃新闻尝试联系该院系师生,并了解到此事其实尚未成行,学院内部亦有反对和支持两种声音。

  辅导员初衷:希望同学在课堂上做点有用的事 

  据“武汉大学”公众号4月5日报道,推出此举的院系辅导员曾表示,如今校园内同学们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有很大一批同学看手机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收手机并不是杜绝同学们玩手机,主要是想让大家养成一个不那么依赖手机的习惯。武大虽然以自由之风著称,但自由是相对的,是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大学生现在正处于一种世界观、价值观还不太稳固的阶段,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外在的作用推动一下。”

  这位辅导员还表示,“我知道这项工作的阻力很大,会遭到很多反对,但可以先试试看,摸着石头过河,有问题再慢慢改进。这个事情还需要去进一步把握其中的度,管得太死也会限制学生的个体发展,有待进一步摸索。我们一直以来也在探索尝试提高同学们学习效率的方法,让同学们到教室去,让同学们听课,让同学们学得有效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目前,该辅导员不接受媒体访问。

  澎湃新闻了解到,这一举措并不如部分网友理解的那样“已经开始强制施行”,而是于本周二的学院班长支书例行会议上提出“两周后正式施行”。之所以要等两周以后,是因为诸如手机安全等具体问题都尚未解决,有待讨论。

  该辅导员也曾向各班级的班长、支书们解释这件事的初衷:“在多次的课堂巡视中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玩手机,有玩游戏的,有看视频的,更多的是刷朋友圈的。作为过来人,也不是所有的课都会认真去听,只是希望同学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做点有用的事。”

  一位学院助教告诉澎湃新闻,这一举措主要针对本科生施行,但目前本科生上课还不需要上交手机。至于网上贴出来的“院系配合收手机政策购置的手机袋”其实是班长支书会上的“示范”。

  她个人认为:“按目前的情况,估计是难以推行了。”

  此前已经有一些大学课堂施行“课前上交手机”,图为洛阳理工学院的学生课前上交手机,每个手机一个“机位”。

  自由和自律的博弈 

  “不看手机要靠自觉,上交也没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听课还是不听课。”

  “收手机是治标不治本的东西,如果老师的授课水平提不上去,每次都是把课本内容复制成为PPT,上课就这样念。不听的总会有1000种方式不听,睡觉的、看小说的、玩iPad的……这些你还能全部管好么?”

  “收手机这件事情发生在自由的武大,不是学生的悲哀,是那个老师的悲哀。”

  ……

  不少网友对该举措表示质疑。有人认为强制性措施违反自由原则,有人认为该举措不方便学生拍PPT学习,也有人认为初衷虽好,但没有可行性。

  学院里其实也有学生对辅导员的计划表示理解。该院硕士生陈晓明(化名)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反对的声音还是多的,但他个人对此事是支持态度:“课有好有坏,也不一定全都要听,只是在这个位置,在这个时间段就要做这个时间段该做的事情。学生的职责是学习,课堂上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但我觉得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不是在学习。如果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个人帮你认清一下难道不是很好么?”

  “而且我觉得这个事情之所以有很大的反对意见,是因为这拨人没有认清自己。有着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却妄想大学生的自由,想想看挺悲哀的。”陈晓明如是说,“自由是个很虚伪的概念,而且自由的前提是自律。”

  据武汉大学新媒体中心的数据调查,武大学生里认为上交手机不合理的约有45%,认为合理但应自愿上交的达51.61%,认为合理且应强制的仅有3.39%。而另一方面,表示上课不会用手机的学生只有不到3%。比起查找知识点、拍PPT等学习目的,更多学生使用手机是出于社交需求。

  “大学是自由是民主,但不代表可以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代表可以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自由。有人肯定会说玩手机是我们的权利,不给我们玩也是不尊重,但如果你的权利是以不尊重他人为前提,我认为这也是不合理的权利。”一位在知乎上自称为“该院学生”的网友说,以一种“暴力”手段去控制(学生上课玩手机)这种事情,既是大学教育手段的退步,也显现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退步。

责编:詹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