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有望恢复性上涨 10月股市仍有机会

2013-09-30 09:35    来源:证券时报

  导读:9月份股市的收官日行情上涨的概率将是比较大的,大盘有望出现恢复性上涨。与此同时,个股与板块仍会较为活跃。尽管由于有长假因素,部分投资者会选择落袋为安,也有部分投资者已经提前给自己放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交易,但总体而言市场仍然会表现得较为积极。

   毫无疑问,用“风起云涌”来形容9月份前四个星期的股市行情,是再确切不过的了。虽然现在看来9月份股市涨幅并不算很大,但期间个股活跃,相当数量的股票实现了价格翻番。

  整体先扬后抑

  9月行情中,最典型的是外高桥。它在8月底复牌,当时的收盘价是14.85元,截至9月25日,股价已经上涨到了64.16元,期间还曾经连拉10多个涨停板。9月份,上海自由贸易区题材成为了股市运行的主线,围绕这个概念所展开的行情之火爆,也是近几年来所罕见的。一些敢于及时介入的投资者,这次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也有人发现,9月份前四个星期,股市实际上走了一个先扬后抑的行情。股指的高点在中旬出现,到下旬大盘距离月内最高点已经跌去了120多点。那么9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又会如何表现呢?

  毕竟此后是国庆长假,当天投资者的操作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对10月份行情的看法。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作为近期行情主线的上海自由贸易区题材出现了明显降温,一些相关的概念股也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如果这个势头得以延续,在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股指延续调整事小,但不可避免地会给节后行情蒙上阴影。

  大盘有望恢复性上涨

  笔者看来,9月份股市的收官日行情上涨的概率将是比较大的,大盘有望出现恢复性上涨。与此同时,个股与板块仍会较为活跃。尽管由于有长假因素,部分投资者会选择落袋为安,也有部分投资者已经提前给自己放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交易,但总体而言市场仍然会表现得较为积极。

  首先,9月中旬以来的股市调整中,人们对于四季度可能存在的经济增速的反复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说这是基本面上的利空,那么如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消化。

  其次,一段时间来,对于首次公开募股(IPO)开闸的问题,投资者十分敏感,由此形成的担忧情绪客观上也对大盘的运行产生了负面作用。

  上周末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非常明确地指出要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在没有完成改革前IPO不会重启。而且即便是已经过会的企业,也要参照以后新的新股发行制度发行。在6月份开展了对新股发行制度的意见征集以后,迄今没有公布最后的修改稿。由此可见,管理层在这个问题上是相当慎重的。反过来,恐怕也表明短期内IPO还不会马上开闸。这样一来,10月份股市运行的不确定性就会相应被弱化,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应该会得到一定的提振。

  第三,如果说前期的板块与个股行情带有较为明显的炒作痕迹,并且最终形成了“见光死”局面。但随着国家有关上海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的公布以及自由贸易区的正式挂牌运行,以开放促改革的举措将被实质性地推进,其前景是很乐观的。对于这个板块中的不少个股而言,其题材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前期被炒作过度。但经过调整以及更加深入的挖掘,应该说会在理性的轨道上得到推进。上海自由贸易区板块在今后将出现一定的分化,但其中那些题材可靠的品种,应该说还是有机会进一步表现。

  历史上,股票市场确实多次出现过“利多出尽是利空”的状况,但这里的利多往往是一次性的,如大比例送股之类,其利好作用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但问题在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利多是长期的,并且还会自我积累,并且不断得到发展。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这里还有很多全新的内容。也因为这样,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利好并没有出尽,今后一定还会因为有相应改革措施出台而引领新的板块与个股行情。进一步说,现在投资者对改革红利的预期十分强烈,国家在很多方面确实都在进行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即将召开,也提振了投资者的情绪。

  所以说,9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乃至10月份,投资者依然会看到建立在改革题材上的板块与个股机出现,并且这行情仍然会有一定的强度。因此说,不但9月份的股市收官行情会很精彩,10月份的股市也有机会。

  把握市场热点是根本

  从上周五的盘面来看,月末资金面的紧张局面已经有所缓解,央行在一周内的两次巨量逆回购已经显现了作用。9月份的市场走势告诉人们,股市的运行的确受到资金面的约束。增量资金的不足,使得大盘难以持续保持强势格局。9月下半月股指之所以会下跌百余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月末资金面相对紧张有关。

  如今,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大盘总体上能够维持日均2300亿元以上成交量的背景下,就会给股市提供相应的上涨动力,短期股指有望站上并守住2200点。如果投资者能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并且把握好市场热点,把精彩的板块与个股行情化作自己的操作轨迹,那么一定会有很好的投资收益。

  (作者 桂浩明 申万研究所)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