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开启政策调整窗口 本周A股的后市方向
时隔8个多月,本周中央政府再次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来拯救宏观经济的快速下滑,市场普遍预期2014年一季度中国GDP将跌至7.2%。但是市场似乎对政策利好反应冷淡,辉煌科技等直接受益的铁路基建板块冲高回落。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大盘仍未走出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对政策还持有谨慎态度。
政策调整窗口开启
不同于此前市场预期的房地产调控放松预期,本轮刺激政策与2013年7月出台的“稳增长”措施如出一辙,减税、铁路投资以及棚户区改造是延续去年“稳增长”的思路,均为有针对性的定向刺激。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稳增长”措施,业内测算,今年棚户区改造470万套以上,至少可以拉动4700亿元以上的投资,加上今年铁路建设原计划投资达6300亿元,这两项合计可拉动万亿元以上投资。事实上,近期在政策的倾斜下,相关的铁路个股今年一季报业绩大幅预增,比如北方创业一季报净利润预增幅度达80%~100%,永贵电器预增则高达220%~250%。
政府希望以此来对冲经济过快下行风险,自2013年7月政府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后,各项经济指标虽出现好转,但短暂的回暖仅停留在去年3季度。今年开年宏观经济增速即惯性下滑,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创2009年以来最低增速。“三驾马车”全面失速,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至17.9%。虽然3月中采PMI数据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见附图),但回升幅度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创出2005年以来3月份最低水平。从分项指数来看,与往年同期3.5个百分点平均幅度相比,3月新订单指数比上月仅微升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4.4%,比上月下降3.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原材料库存亦处于萎缩区间,反映出厂商对于经济回暖仍然缺乏信心。
“组合拳”开启政策调整窗口
汇丰制造业PMI数据也不乐观,受疲软的产出及新订单数据拖累,汇丰PMI终值仅为48.0%,创8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机构预测,3月份PPI仍将继续萎缩。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政府出手这么早、这么快,有机构分析认为,这说明一季度的GDP肯定会是在7.5%以下,此时出台政策有明显的稳增长意图。
其实,中小企业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等政策均在去年均有所涉及,去年7月政府正是通过定向刺激,包括减税、铁路投资等,以期通过“以长带短”的投资政策来托底经济。此次会议将刺激棚户区改造投资和铁路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政策着力点,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较好发挥稳增长作用。
万亿资金需求敞口
钱从何来?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本轮刺激措施资金来源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以专项债券、财政补贴、设立基金、引入民资等多种方式进行。比如,棚户区改造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参与,抓住资金保障这个“牛鼻子”。这表明政策的思路在于“宽财政”。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取决于刺激规模和乘数效应。财政支出乘数不由政策本身所决定,结构性、小规模决定了刺激的强度不会太大、范围不会太广、效力也不会太持久。而据财政部数据,1~2月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加962亿元,增长6%,财政资金投放力度有限。
寄希望于央行放水式的灌溉刺激已成为过去,目前央行正连续不断地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操作,央行本周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620亿元。这是春节以后公开市场连续第8周净回笼,截至本周,累计净回笼规模达10360亿元。与此同时,央行旗下刊物《金融时报》暗示至少目前降准或许不在政策选项之内,文章表示因为“降准”将会延缓金融机构和企业去杠杆化进程,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除非发生重大风险,货币政策操作仍将会继续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
当经济下滑时,政策刺激已成为政府绕不开的必选项。不过,政策刺激效应越来越弱,其持续性越来越短。因为在没有消费的配合下,仅靠投资堆积,只能造成产能过剩,进一步降低投资效率。
本周,国家统计局将公布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经济数据,有业内认为这将会对近期缩量震荡的A股产生积极影响,并促使大盘产生方向性选择。
一季度GDP增速或跌破7.5%二季度 下滑将控制
一季度宏观数据即将公布,《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结合PMI、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一季度GDP增速滑落至7.5%以下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目前,多家机构的预测数据集中在7.2%~7.4%之间。
从先期数据来看,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总体处于弱势状态,但当季数据对全年经济影响并不是很大。随着各项改革措施落地,业界普遍认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
一季度数据不乐观
中金公司3月31日发布宏观经济周报称,预计3月总需求扩张乏力,维持一季度GDP增速7.3%的预测,但面临下行风险。
瑞士银行近日发布研究报告认为,虽然3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汇丰的PMI数据下滑,但发电量、铁路货运和原油加工量均出现改善迹象,3月实体经济指标环比增长势头会小幅改善,由于1~2月经济数据过于低迷,整个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并不乐观,预计一季度实际GDP增速会降至7.4%。
经济学家曹远征也预测,一季度GDP增速为7.4%,比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均有小幅回落。他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处于换挡期,结构调整处于阵痛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三期叠加”风险加大。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昨日召开的2014年第一季度例会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基本稳定,但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
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认为,如果经济如预期跌破7.5%,则政策调整的时间窗口就会开启,但考虑到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整上会较为谨慎,在降准之前可能还会对外汇占款、二季度经济状况观察一段时间,此外中航预期5月是CPI阶段性高点,央行可能也会避开这一时点。保守一些判断,降准时点会延后至二季度末。
二季度回暖迹象明显
尽管普遍对一季度数据表示悲观,但下降趋势被认为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得到遏制。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分析师李衡认为,二季度下滑的趋势会得到控制,宏观经济在底部徘徊并保持稳定。
对于全年经济状况,市场也普遍乐观。这一方面来自于高层的乐观表态,一方面是稳增长的刺激政策出现端倪。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称,目前经济运行依然在合理区间以内,就业压力还没有显现出来,新增就业比去年同期还增加了,调查失业率也没有大的波动,CPI更是比预期还要好。
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三项经济推进措施,包括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这些措施被解读为“微刺激”的稳增长政策,已经启动。
瑞士银行认为,随着两会闭幕,政策不确定性将有所消除,在建项目的建设和投资步伐会逐渐恢复,再加上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预算所确定的新项目逐步启动,预计二季度经济回暖迹象将更加明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近日表示,2014年GDP增长实现7.5%是大概率事件。他预测,今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轨迹,上半年数据可能会差一些,在7.3%~7.4%之间,如果不出大的差错,今年实现7.5%左右的目标一定是大概率事件。(第一财经日报)
“猪通胀”未出现 专家预测3月份CPI上涨2.5%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CPI的环比涨幅和同比涨幅都不会出现大幅回升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经济数据,多位专家预测,3月份的CPI涨幅较2月份将出现明显回升,或为2.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3月份的CPI涨幅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预计3月份的CPI将为2.5%,其原因主要在于季节性因素所导致的部分蔬菜价格出现了一定的回升。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份的CPI涨幅不会出现大幅回升。他分析称,由于目前猪肉价格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生猪价格在每公斤十元左右,“猪通胀”并没有出现,使得目前的CPI的涨幅不会有大幅的回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CPI的环比涨幅和同比涨幅都不会出现大幅回升,物价上涨压力仍然不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预计3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上月基本持平。但是,3月翘尾因素约为1.39%,环比回升近1个百分点。初步判断2014年3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4%至2.6%左右,取中值为2.5%,由于翘尾因素上升的推动,CPI同比涨幅相比2月将出现明显回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预计3月CPI同比将落入2.4%至2.6%的区间内,中值2.5%,较上月大幅反弹0.5个百分点。(证券日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