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上市公司扎堆“贴”金融

2014-03-07 12:53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上市公司扎堆涉足“类金融”是新的集体性投资趋势,其潜流有着“脱实向虚”之虞

  豫企竞相布局金融或类金融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豫企布局金融或类金融行业发展渐成群体性征候

  作为“豫企明星一族”,河南A股市场近70家上市公司中,至少16家上市公司以参股小额贷、民营银行、财务公司,甚至担保公司的名义进军“类金融”行业。

  所谓“类金融”,是指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之外,且并未纳入到金融系统监管的民间金融。

  “这成为包括河南在内的上市公司的一个投资现象了。刚过了年,河南就有两家上市公司涉足小额贷款公司。”3月4日,河南九鼎德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告诉记者。

  记者观察到,1月份,佰利联(002601)发布公告,称公司出资5000万元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占总股本的50%,并居第一大股东。2月份,多氟多(002407)发布公告称,公司出资5000万元参股小额贷款公司,且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事实上,2012年8月,省政府发布《河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小额贷款公司持续成为上市公司的“新宠”。

  比如,明泰铝业(601677)在当年就出资9000万元,占股60%,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通达股份(002560)与恒星科技(002132)联手在洛阳成立了万富小额贷款股份公司。

  据了解,两年经营,尝到甜头的万富小额贷款股份公司已把小额贷款经营的触角延伸到了郑州,足见对小额贷款经营的上心。

  去年7月,国务院出台“金融国十条”,首次提出要设立民营银行,河南上市公司太龙药业(600222)、中孚实业(600595)、焦作万方(000612)、新野纺织(002087)等公司闻风而上,着手布局。

  大型企业则对财务公司情有独钟。神马股份(600810)与平煤股份(601666)与共同的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了财务公司,开始了“类金融”业务经营。

  在多年之前,河南上市公司在参股地方银行业务上,拓展产业资本的势力。比如,中原高速(600020)、宇通客车(600066)、郑州煤电(600121)、瑞贝卡(600439)、华英农业(002321)等上市公司成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座上宾”。还有雏鹰农牧(002477)等上市公司不仅参股地方农商行还参股担保公司。

  从上述近二十家上市公司观察,河南参股类金融行业的企业分属制造业、有色加工行业、能源行业、交通业、化学工业、农业等行业。

  各怀心事的“抢滩”

  规避主业投资风险、整合主业产业链,还有为了理财等不同的投资需求,成为豫上市公司涉足类金融的“各有所爱”

  “行业过剩,看不到出路,设立了小贷公司尝试一下,至少比投资到主业上强一些吧。”3月2日,记者联系一位上市公司老板,他向记者解释公司踏入小额贷款公司的缘由。

  记者观察到,涉足类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居于河南传统优势产业之中的企业包括平煤股份、郑州煤电、焦作万方、中孚实业、明泰铝业、新野纺织等多家。目前,由于中国宏观经济仍然处于再平衡状态之中,煤炭行业价格仍然处于震荡走低状态,而有色金属加工业,特别是铝深加工产业更是河南传统强势行业,可是整体行业仍然在痛苦地去库存化,这些企业的经营日子非常难熬。

  “作为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如果再投资主业,不仅遭遇政策调整的打压,而且还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企业规避风险才是生存的第一要务。”张保盈表示。

  这是上市公司涉足类金融的初衷之一。而看到了类金融行业的钱生钱赚钱快,也是不少上市公司涉足的内在推动力。

  3月2日,一家不具名制造业老板向记者诉苦:“干我这一行的太辛苦了,投入五六个亿,一年到头,能装到腰包的利润两三千万元就笑了。不干吧,那是主业呀,干吧,(行业)竞争残酷,只能挣个辛苦费了。”

  这位老板的话有代表性。大家都看到一个趋势,政府正在放宽民间金融的准入门槛,这个只有传统银行业务的开放领域一定蕴藏着商机。

  “钱一放,坐等收钱的感觉肯定要比整天操心市场的变化,整天为搞定客户而忙碌心情要好得多吧。”

  但是,在上市公司涉足类金融行业里,也不乏为了整合上下游资源,巩固主业实力走产业资本加金融资本的产融共生模式的企业。

  比如,对于既参股担保公司又参股新郑农商行的雏鹰农牧,就是要为了巩固自己的产业链。雏鹰模式是“公司+基地+养殖户”,为强化风险控制,对于交不起风险保证金的养殖户,公司为养殖户提供银行担保,因为自己有银行的股份,银行更放心,这种模式就实现了供应链的安全生态保障。

  佰利联在公告中也声称:“(设立小贷公司为)进一步加强与本地区企业的合作关系,为本地区优势小企业和供应商提供小额贷款的资金支持,利用小额贷款公司方式灵活的优势,实现供应商、其他中小企业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共赢。”

  并不好吃的“夹层蛋糕”

  类金融公司看似能吃上“高利贷”,但小贷公司的经营实质是税负高、风险大、不稳妥

  在独立市场分析师肖玉航看来,上市公司之所以接踵参与类金融行业,高额利润是直接诱因。按照央行的相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借贷利率水平“不得高于央行基准利率的4倍”。目前,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年利率为6.1%;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为6.56%。这意味着小贷公司放贷的利率可以到达24.4%至26.24%。

  对此,万福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史万福则认为,看似小贷公司能吃到“高利贷”,事实上,“(小贷公司)不是一个好蛋糕,吃起来也不香。”在他看来,小贷公司经营税负高,风险大,不稳妥。

  一位小贷公司老板谈起两年来的经营体会也有相似的表态:“这是一个处于夹缝中的行业,很难做,好的中小企业找银行,信用不足的中小企业才找我们。可是,放贷给这样的中小企业,又睡不好觉,心里总不踏实。”

  邦成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李文凡表示:“市场总看到包括小额贷款在内的类金融业务好像是一个市场蓝海,算得清,挣得快,便发力挤进这一行业,其实,真不是这回事。市场上流传着‘一年笑、两年跳,三年不跑就上吊’的玩笑话,其实真不完全是笑话。”

  他认为,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因为单笔业务小,用资金的人多,必须搞人海战术;它还是一个管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风险密集型的行业,特别是风险高,不仅包括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还有经济周期的系统性风险以及整个行业被技术升级替代的风险。

  当然,也不必过于悲观。与其他信贷不同,小额信贷主要解决一些小额、分散、短期的资金需求。小额贷款公司是目前中国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力量,也是当前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一条重要途径和通道。

  不久前,来自市场的消息称,政府为支持其发展,小贷公司的监管政策或将迎来重大突破。在小贷公司准入方面,或将实行牌照制管理,并采取宽入严管的原则,甚至可能实行认缴制。而融资方面,不仅融资渠道有所增加,融资比例也将大大提高。

  警惕“脱实向虚”的风险

  产业资本向民间金融“倒流”,不仅形成金融泡沫,更致使实体经济空心化

  “搞金融的目的是发展实业,如果实业资本也想挣快钱,金融业一定是存在泡沫的。”李文凡认为,“目前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热炒,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金融过剩的时代。”

  这种现象背后,实质上是“脱实(实体经济)向虚(虚拟经济)”的表征。

  央视财经评论员钮文新认为,“脱实向虚”,这是一种实体资本的“逆流现象”。原因是由于国内劳动力、资源、能源、融资等所有生产成本的快速提升,而市场需求被流动性紧张、实体经济利润下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因素冲击。

  去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被市场称为“金融国十条”。可是,从金融政策上观察,由于人民币汇率政策原因,商业银行持有外汇存贷比的增加,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偏紧,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增加,抬高了市场资本成本,更拓宽了民间金融的供给空间,致使产业资本“倒流”民间金融市场。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难有作为。

  一旦产业资本逃离实体,不支持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必然会出现空心化与泡沫化问题。

  肖玉航认为,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市场投资于地产、矿产、理财等领域的资金正面临着不确定性风险的变化,如果两者出现快速变化,相信贷款坏账及偿还风险将很快到来。这对于类金融行业发展来说,将会形成挤压,也必将打击实体经济。

  似乎市场开始了反省。眼下,史万福又把精力转向了主业,刚刚完成的新一轮增发,他把募集的资金投入到公司主业的技术升级上了。他表示:“这才是我的‘本’,挣个钱也踏实。”(首席记者 李传金)

责编:王慧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