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11月29日将在全国公映,1993年冯小刚看中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中途历经波折,历时18年。《一九四二》是冯小刚使用胶片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在第7届罗马国际电影节上该片荣获青年评审团最佳影片金蝴蝶奖和意大利摄影家协会最佳摄影奖。在1942年,抗战进行到最艰苦的阶段,河南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万人死于饥饿!开封当时作为河南省会,处于日伪统治时期,同样的大饥荒,开封人民的遭遇却更加惨烈。
当年刘震云为了写《温故一九四二》,曾通过李敬泽到河南开封寻找文史资料,李敬泽是赵国栋在北京大学的同学,他首先找赵国栋联系,赵国栋在《开封文史资料》中发现了张仲鲁写的《1942年河南大灾荒的回忆》的稿子就寄给了对方。张仲鲁回忆道:“这次大灾,遍及全省”,麦收平均只一二成,“夏秋之交,蝗虫又复为害,满山遍野,遮天蔽日,落到田间,禾苗立被啮光。”
日军四处烧杀抢掠,把古老的开封践踏得体无完肤,把人民搜刮得室内空空。日寇在开封遍设烟店,强售毒品。推销海洛因、吗啡等毒品,且迫使我民众吸食。马道街、鼓楼街、南土街都有开灯供客的大烟馆,只卖鸦片不开灯的更多。以赌博闻名遐迩的开封饭店,“还在上海招来了二三十名年青女子看台子”,实际上她们也是“变相的暗娼”。日军不但强迫人民使用其随带的军用票、伪满票以及华北伪政权发行的冀东票等,而且还开设银行,开办日伪有关业务,利用朝鲜人开设当铺四五十家,其营业对象主要是贫困市民和一些吸食毒品者。典押物品一般按照市面的三成估价,并规定典押三个月不赎回者,当铺可自由标卖,谓之“死当”。按月计算利息,哪怕29日抵典当,次月1日也要按一个月收息。一些世家大族珍藏的金石书画古玩等物,市人无力购买,也多转入当铺。中原珍品,多被日本人利用当铺而搜刮。
在灾荒的1942年,日军从开封招骗的4300多名劳工,到山东枣庄煤矿做劳工,由于生活在这惨无人道的环境里,绝大多数死在窑内,这些人都埋在枣庄北岭上,起名叫“开封陵”。
面对大灾,日本人为了笼络人心不得不假惺惺地做些什么。1942年7月26由伪省长陈静斋发起的各宗教团体联合祈雨运动。这次祈雨运动,由开封市公署主持,规定26-28日这三日每日早7时到10时,由开封市公署召集开封市佛、道、耶、回及其他各宗教团体,在各自所在地建祈雨坛所,诵经祈祷;参加人数由各团体自由酌定,并报告开封市公署;经费由各宗教团体自筹;官民可自由参加;由市公署饬屠宰场在祈雨期内禁屠三天,并布告商民;由开封市公署召集各街长,在祈雨期内每街设置水缸缸内插柳,或在各住户门首粘贴“沛然下雨”标语。在祈雨的同时伪省署于1942年10月还下令将先前分配给各县的荞麦价格免纳。伪省署曾于1942年9月购买大量荞麦种子,以半价分给淮阳、宁陵、柘城、太康、鹿邑、睢县、开封、陈留、封丘、通许、开封市等地贫苦农户。为了更有效地扑灭蝗蝻,伪省公署于1942年8月制定了《防除蝗蝻办法》,并饬令各县告知乡民实施。
日寇一面给开封人民送去血淋淋的屠刀,一面又在开封地区广泛推行渗无人道的“配给制”。他们在该开封建立“公仓”及各级合作社,农民一年辛苦得来的粮食,都要送归公仓。所有的生活用品、食粮等,都通过合作社按日定量配给。配给的粮食,大多是由关外运来的豆饼,还有树皮和麦秸碾成的面粉。每日每人仅能领粮六两至十二两,三岁或六岁以下,五十岁或六十岁以上者,均不能得到粮食的配给。“所有食粮除部分分配给人民以外,其余大批粮食,敌人就无代价的送往平津,或其他地方,供养其士兵或出卖。”1942 年灾荒发生后,因农业歉收,市场上粮食供应不足,造成物价不断上涨。
为了赈灾救灾,开封社会团体不断实施义举。开封灾童教养院在双龙巷,1942年河南大饥荒期间,收容流浪街头的乞儿,也有灾荒中失去父母而无依靠的孤儿,这些灾童“每天过着纪律的生活,这些灾童每天七点半起床、盥洗、扫除、跑步,八点钟升旗,九点至十二点上课,内容计有算术、国语、常识、唱遊,午后是教练、技术实习,下午五点降旗,七点健康操,八点自习,九点五十分就寝。”兼顾到了灾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河南省佛学社是1925年由净严大师在开封创办,秉承“佛教必须为时代服务、为人类服务和造福社会生活”的精神,在河南广大地区实施赈济、义诊、施药等救困活动。到1942年“中原大饥荒”发生时,为了使广大灾民在饥寒交迫中得以活命,净严大师和李冠群等医生经过潜心研究,配制出一种以粮食和中药混合而成的丸剂——“解饥丸”。人服用后“既可保持正常精力而又无饥饿之苦”,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佛学社在“河南大饥荒”期间,向灾民发放“解饥丸”40、50万颗,使无数灾民得以活命。
河南民报社从 1943年4月12日至5月20日,每天向灾民发放馍票。经费来自报社全体职工捐款8287元,并且收到社会各界捐款35500元,另农工银行捐助小麦2000斤。用善款购买小麦后,由报社的磨房磨成粗面,并制成“五两之馍”,印制馍票,由报社职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沿街向灾民发放馍票。从 1943年4月12日至5月20日,每日平均发放馍票361张,共计救济灾民5997人。
另外,位于开封的其他组织也参与了救灾,如河南省妇女协会,自1943年12月开始,定期举办赈灾游艺大会,募集捐款,振赈灾民。华北慈善团体联合救济会开封分会,也自1943年12月起,定期举办书画捐振及废品捐赈。(映象网特约撰稿人 刘海永)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