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河南大饥荒:吃死尸杀食活人屡见不鲜

2012-11-29 16:59 来源:辽宁日报

  1943年3月底,一心希望面陈灾情的白修德辗转找到宋庆龄,在她的帮助下才终于见到蒋介石。蒋介石完全否认了白所说的关于灾区的一切,当白向他展示野狗刨咬死尸的照片时,蒋介石才不得不尴尬地承认灾情确已严重。

  白修德的报道引起了美国人的强烈关注。为了向美国展示其开明的形象,也为了给国内舆论一个交代,蒋介石顺势给自己找了台阶下,一面夸奖白修德比他的任何一个调查员都称职,一面开始高调救灾。

  事实说明,一旦政府有所行动,灾民的死亡便会迅速减少。几个月后,白修德收到了那位灾区传教士的来信,信中感激地写道:“自你回去以后,突然从陕西运来了几列车粮食。在洛阳,他们简直来不及很快地把粮食卸下来。这是头等的成绩……”省政府忙了起来,在乡间各处设立了粥站。军队也拿出一部分余粮,全国忙着为灾民募捐,现款源源不断地送往河南。

  酷政——弃民保军、假救灾真夺粮

  其实在1942年年底,国民政府已经同意拨给河南2亿元赈灾,但又同时强调军粮征收不能减免。这显然是一个社会管理与军事诉求相冲突的政策。中国自古代起,就强调先免后赈的救灾顺序,赈济的同时不免赋税无异于折腾灾民。 2亿元的数字听起来很大,但是当时灾区的粮价飞涨,2亿元即使全买成粮食,只能购得2000万斤,300万灾民每人只能分6斤多。国民政府的银行系统在此期间还曝出数起特大发国难财的贪污案,2亿又被各级贪污官员刮走了一层。

  而在征粮方面,国民政府却沿用了之前的刚性征收措施。在军民交困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军人口粮,蒋介石采取了舍民保军的残酷政策,到1943年元月底,国民政府从河南共征收170万大包小麦,300万灾民人均被抢走了110多斤小麦。河南省政府分派大员到各县去,一面视察灾情,一面督促征粮。政府派人到乡间逼粮,农民交不出粮食,地方的保丁便到农民家“坐催”,住农民的,吃农民的,逼着农民卖掉所有能卖的东西去纳粮,甚至出现过百姓把仅有的一点麦子交军粮后全家服毒自杀的惨剧。

  蒋介石在河南大灾中弃民保军、假救灾真夺粮的做法,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陕甘宁根据地接收了不少河南灾民。

  蒋介石的爱将、31集团军军长、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兼任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边区党政军分会主任等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在抗战抗灾的紧急机制下,汤恩伯在重灾区拉夫抓丁,不但大建官署,还驱使大批灾民修筑黄河新堤,累死饿死的农民工不计其数。汤恩伯还利用权力囤积走私,大发国难财。河南百姓将他列为造成河南大灾的“四害”之一。各县县长及公务人员在大灾面前也毫无担当精神。 1943年春季小麦长势很好,灾民只要能坚持到麦收,就能吃到新粮活下来。但在1943年3月至4月救灾的紧要关头,各县县长却怕冒风险,紧捂公仓,不放一粒余粮给灾民,看着灾民饿死。

  “报复” ——河南百姓蜂起截杀国民党残兵

  河南大饥荒,蒋介石对国民的不负责任,使国民政府在河南很多地方尽失民心,不少河南百姓视国民党部队为比日寇还要邪恶的敌人。 1942年之后的两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受到重创之后,孤注一掷,发动了意欲打通平汉线的“一号作战”,建成连接中国南北的陆地大走廊。历时38天的战斗中,5万日军击垮了拥有40万兵力的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豫中30多个县城。尽管中国军队中有不少爱国官兵浴血奋战,洛阳保卫战等战役也打得异常顽强,但由于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国民党军队迅速溃败。

  当国民党部队向豫西撤退时,豫西山地的农民举着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后来整连整连地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活埋部队官兵。参加中原会战的几支主要部队在战后总结中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汤恩伯顺势将中原会战失败的罪责归于河南老百姓,诬蔑河南民众都是汉奸,贴出标语,准备实行屠杀。1944年9月,亲眼目睹了汤恩伯部队临阵逃跑、利用军权走私、侵民扰民行为的豫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以铁的事实揭露了汤恩伯的罪行。更令人悲愤的是,汤恩伯兵败时,仓库存有的100万袋面粉尚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

  1942年河南大饥荒,事实上是蒋介石在政治上的一场大失败。《文史参考》

责编:李文丽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