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邓小平最早明确提出申办奥运会
“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
为了增进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了解和友谊,邓小平充分展现了外交家的魅力和风范。
1982年3月,邓小平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在北京会见了萨马兰奇。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与国际奥委会主席亲密握手,也是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次诚挚问候。
萨马兰奇提出,中国应该把过去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失去的东西赢回来,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甚至提到了中国在某个时刻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萨马兰奇说:“邓小平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也是务实的人。他认为当时中国举办奥运会并不适合,但我们探讨了将来的可能性,他表示愿意等待。”
萨马兰奇记得邓小平还说:“今后我要尽量减少工作,让一些身体好的年轻人来工作,这是养身之道,也符合奥林匹克精神。”
两年后,邓小平又一次见到萨马兰奇。1984年10月,萨马兰奇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对我说,中国能参与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这样的世界性体育大赛,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尊严”,在萨马兰奇的记忆中,那一天邓小平非常高兴。
的确,亿万中国人那时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那一年8月,首次全面登上奥运舞台的中国代表团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得了15枚金牌。张宝忠清晰地记得,邓小平十分关注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但凡有比赛转播,他场场不落,“兴之所至还会给体操和跳水选手打打分数”。张宝忠说,从电视中看到萨马兰奇将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挂到许海峰胸前,“小平同志非常兴奋”。
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邓小平对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说:“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此后,党中央很快制定并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全党全社会重视加强体育工作。
其实,就在国庆35周年的前夕,还有一件喜事令人振奋。9月28日,在亚奥理事会会议上,北京获得了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的主办权。
成功举办一次亚运会是申办和举办奥运会必要的积累,北京亚运会从决策到筹备的全过程,一直都得到了邓小平的鼎力支持。张百发记得,北京亚运会的筹办曾在社会上引发争议,有人甚至说这是“劳民伤财”。为了争取更多人的理解,张百发在京城四处演讲游说, “小平同志听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效果不错,就让工作人员找来录像带认真地看。随后,让家人拿出他一个月的工资,捐给了组委会。”
1989年4月2日,邓小平和家人来到建设中的亚运村工地,参加义务植树日活动。在种下一棵白皮松后,邓小平仔细询问了亚运村的建设情况、工程进度、资金筹措、赛后利用等。他还特别问道:“北京亚运村比汉城奥运村怎么样?”工程负责人回答:“在绿化上比他们好。”邓小平对张百发说:“亚运会以后,所有场馆要对外开放,让群众到里面去健身。”
1990年5月,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竣工之际,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馆名。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