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个杂货铺,物杂神不散,掌柜陶洁把自己之于物品的偏爱和生活的体悟透过一件件物品娓娓道来。陶洁是个随性的掌柜,米马杂货一直带着她鲜明的生活印记,逐渐成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家庭化店铺。
经营一种理想
陶洁说她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经营自己的理想。之前做食材时,她和合伙人就因经营理念的差异产生了分歧。她要求对产品生产全程严格监控,而对方认为过度监控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陶洁最害怕被顾客质疑,比起赚钱,她更看重自己的“脸面”。
之前做红糖产品时,陶洁派人全程盯在现场,看着工人熬糖浆、做包装。有一次,顾客怀疑从中吃出了麦芽糖的味道,陶洁当时头“嗡”一下就炸了:派人24小时盯着,怎么还会出错?她赶忙多方确认,后来经过核实,确保产品没问题后,陶洁这才安下心来。要不是全程监控,自己怎能理直气壮地面对买家的质疑?
从最初一个人单打独斗发展到现在有着五十多人的团队,陶洁回头看,感慨自己不易。有一年夏天,她一个人在破旧闷热的仓库里打包,顶着昏暗的灯光,被蚊子叮得满身是包。站了十几个小时,坐骨神经痛犯了,她又热又疼,挥汗如雨……
去年,陶洁突发急病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她感慨自己的命是捡回来的,余生再也不要去疲于奔命,应该随心所欲地生活。可出院第二天,她又抱着笔记本张罗店里的事了。“我在水里,我感受不到水,我只能感受到水里的空气;我在空气里,我感受不到空气,我以为自己喜欢的是水。”连她自己都没察觉到,内心却早已替她做出了选择。
换种姿势生活
在电商江湖里,陶洁是“米马杂货铺”的掌柜“米姐”,而她的本职其实是浙江某高校的一位大学教师。
做一名学者,一直是陶洁追求的理想状态。那年,究竟是去考博士、继续读书做研究,还是踏下心来做好淘宝店主,陶洁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抉择。
“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它?我学的是传统手工艺研究,属于那种钻在故纸堆里的人。做田野调查时我是学者,可是向别人收购一个竹篮子时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我一度很难剥离掉知识分子的那重身份。”
百般困惑、犹疑不决时,她与一位非常信赖的朋友进行了一场促膝长谈。“读博士的机会以后还会有,但是如果错过了和淘宝共同成长的机会,也许就不会再有了。”考虑再三,陶洁在最后一刻放弃了那场考试。
从读本科、研究生再到后来的教学工作,一路走来,艺术设计贯穿了陶洁生活的始终。她对产品的材质、做工、设计风格都异常敏感,一件产品经她专业眼光一打量,便能看出是哪位设计师的经典作品,并参透其设计的独到之处,甚至她还会从设计史上去追溯其渊源。
前几年,陶洁生怕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淘宝掌柜身份,担心被认为不务“传道授业解惑”的正业,是在分心,她一度躲躲闪闪、小心翼翼。最开始她的货都堆在房间里,每遇学生来访,她就会仓皇失措地把货品塞到床下,感觉自己像是在做“坏事”。一次,一个学生突然问她,你是不是米马?陶洁顿时呆住了,这个不会撒谎的人一时无法招架,愣了几秒钟后她一声不吭地“逃”走了。
后来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她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教授摄影和设计的老师,从技术层面上,她的店主身份会更接地气,更能给学生一些直接建议。“从前期调查到产品选定,再到推向市场后顾客的反映,这些都是非常生动的案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苍白的书本经验,来自设计师的一线实战经验会更有说服力和借鉴性,因为它真实、有趣,甚至带有某种因真实而生的残酷。”
在陶洁眼里,开店是个“令人苦恼”的挣钱营生,而现实生活却是丰富有趣的。春寒、维夏、落雨、追凉、呼吸、等待……店铺每次上新品都会被她冠以一个个风雅之名,或与时令相称,或与心境相关,陶洁把这当成写作的过程。件件物品独到表达的背后,她是那个为写作对象赋予生命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