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郑州近千电子警察监控 当年纠正违章靠喊

2014-01-10 08:19:00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郑州近千电子警察监控

郑州近千电子警察监控

    1963年,在百货大楼交通岗执勤的交警(资料图)

  1955年成立的“郑州交通大队”,交警只有二三十人。路口的信号灯靠人工掌控,看到行人或车辆违章,岗亭里的交警也不敢出来,一出来,信号灯就没人控制了。

  如今50多年过去了,郑州交警的人数也增长了50多倍。郑州大小路口的信号灯,坐在支队指挥中心就能远程监控。

  从二三十人到1709人

  50多年增长了50多倍

  上个月28日刚刚退休的交警申汴福,工作38年,在交警岗位上没挪过窝儿,是名副其实的绿城老交警。

  据官方数字,1977年3月,郑州市公安局交通大队成立。

  但老申说,这个时间不对。“郑州成立‘交通大队’,具体时间应该是1955年,当时交警只有二三十人。1975年,我成为第三批新招入的交警,交通大队由之前的80人增加到120人。交通大队下辖4个中队,分别为金水、二七、中原和管城。邙山(惠济)是郊区,归金水管。机关只设几个科室,每个科室只有两三个人,大队部设在原来的大同路东头路北。”老申说,他穿的警服是上白下蓝,白帽子,三接头皮鞋,冬天加件苏式皮大衣。

  老申说,那时候,郑州地盘也不大,市区的汽车不超过3000辆,公交车也就四五十辆,最好的车除了领导乘坐的国产红旗,就是上海的伏尔加。

  经过1978年、1980年的两次扩招,郑州交警才达到250人。

  截至2013年年底,58年过去了,郑州交警的人数也增长了近58倍。2013年年底,郑州交巡警支队有民警1709人,另有协警710人、职工155名、交通协管员1000名,支队下设的单位也增加到25个。

  体制之变

  当年没人愿当交警现在大家争着考

  如今在郑州,有关部门若发布“招警信息”,报名者必蜂拥而至,还有不少人托关系、走后门,挖空心思“跳龙门”。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却刚好相反:没人愿意当警察,更不愿当交警去受罪。

  老申说,那时的交警,说干部不是干部,说工人不是工人。“交通大队长”都不知道是啥级别,下面的中队长就更唬不住人了。城市青年都不愿当交警,1975年之前招警都去农村招,之后便开始招城市复原兵或去工厂里从工人中挑愿意吃苦的。

  1985年,全国公安体制改革,招警模式变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即“凡进必考”。之前招聘的交警必须参加考试,成绩合格一律转正,否则就视为合同工。

  交警的级别也从此明确。如今郑州交巡警支队为正县编制,下辖各区交警大队大队长、教导员为正科级,还有个别的为副县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警对城市交通的作用越来越大,称谓也随之改变。1981年3月,叫了26年的“郑州市公安局交通大队”,改名为“郑州市公安局八处”。6年后的1987年5月,“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正式成立。2002年5月,郑州交警和巡警合并为“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叫了15年的交警支队又变为“交巡警支队”。2007年6月,交巡警支队调出部分警力至特警支队后,又恢复为“交警支队”。2010年11月,警务机制改革,郑州交警支队再次更名为“交巡警支队”至今。

  装备之变

  从木头指挥棒到1200台专业对讲机

  商报记者从郑州市交巡警支队翻出上世纪70年代的资料照片,当时交警在街头指挥时,用的是指挥棒,其实就是一根一尺来长的木棍,用油漆漆过,红白相间。

  “那时候条件差,整个大队只有两辆三轮摩托车,还有一辆美式吉普,是大队领导坐的。事故股下去处理交通事故,市区的骑自行车,郊区的才骑摩托车去。而中队交警大多步行上下岗,中队长才可以骑自行车。”

  老申说,那时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很严。骑自行车载人的罚5元,汽车闯红灯罚5元,车辆乱停乱放罚5元,酒后开车罚10元,对无照驾驶的罚款最重,20元。

  “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才38.5元,无照驾驶一次,半个月工资就没了。”老申说。

  老申说,过去纠正行人或司机交通违法,主要靠嘴喊或用喇叭,有些人硬是闯红灯跑了,交警除了生气就是无奈。现在不一样了,有对讲机,能告诉前方民警将违章车辆拦下。

  1982年6月,老申所在的“八处”,率先在全国使用无线电通信,给交警队配备了对讲机。在部队就精通无线电的老申责无旁贷,担负起所有对讲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30年前,“八处”有20台对讲机,只供领导或警卫执行任务时使用;而现在的交巡警支队,对讲机已多达1200台,80%的民警在日常执勤时均佩戴。

  在“岗亭时代”红绿灯要靠人工控制

  上了年纪的绿城人大概都记得,最早的时候,郑州街头有很多岗亭。老申说,那些岗亭是那一代交警的标志。

  岗亭不太高,外面罩着有机玻璃,能挡风雨,交警坐里面能看见路口的交通状况。不少人遇到困难了,就直奔岗亭而去。

  “那时候红绿灯要靠人工控制,交警坐在岗亭里面用手控制信号灯,看到行人违章了,只能用喇叭喊,不敢出来纠章。人一出来,信号灯就没人控制了。”

  老申说,郑州建得最早的岗亭在百货大楼门口,至少有5米高。1976年后,郑州的岗亭逐渐“下岗”。

  如今,郑州街头上,已没了岗亭的踪影,但街头路口处的电子交通设施,却如雨后春笋。

  2002年,郑州交巡警支队在街头上试验,安装了20个电子探头来抓拍交通违章,效果很好。2005年,郑州市政府与两家企业以联营的形式在郑州市区内一次性安装了500个电子眼,虽引来不少质疑声,但确实起到了作用,司机交通违法大幅下降。

  如今,郑州市区各大路口的信号灯,坐在交巡警支队的指挥中心就能远程监控。交巡警支队在市区街头上共安装移动监控设备735处,其中,高清监控(监控抓拍)387处,能拍清司机接吻后脸上的唇印,还有固定电子眼850套,专门抓拍机动车闯红灯、闯禁行等。(首席记者胡巨阳 )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汽车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图库|社区|娱乐

      地市|财经|汽车|房产

      女性|健康|美食|旅游

      家居|教育|法制|农村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