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高抬的高度几乎让演员的头挨住电线,过电线的时候还要用高杆把电线托举起来供演员通过。高抬的高度几乎让演员的头挨住电线,过电线的时候还要用高杆把电线托举起来演员才能通过。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2017年2月1日,正月初五,河南偃师邙岭镇东蔡庄村有高抬表演。一名高处参与表演的小演员因为有些恐高被吓哭了好几次,下面的大人不断安慰,小朋友的情绪才有所缓解,因为高抬行走起来的时候,高度几乎能挨住头上的电线。东蔡庄村有个久负盛名,别具韵味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因人物造型多以戏剧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为原型,故名“故事”。又因扮演者多被巧妙地固定在高高的一枝花上,下有八人抬架行进,又名“高抬”。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故事”原本是民间社火的一种,最早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用来祭祀玉皇、火神等,祈祷四季平安,风调雨顺,免遭人间灾祸。由人装扮成神,先在庙内表演,然后走村串街供人们观赏。俗称为“行社”,由于在本来就不宽敞的街巷里游走,站于后面的人群难以观看,这就需将扮演者设法固定抬高。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后经历代民间艺人精心研制,多次尝试,逐步产生了钢制“拐子”和“吊拐”。拐子用来抬高人物,吊拐用来固定人物,又将表演者由大人改换成8岁左右,体重不得超过60斤的孩童来扮演,通过拐子和吊拐的伪装组合,显得更加完美而又奇险,既增加了表演的主动性,更方便了观众的欣赏。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东蔡庄故事社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代艺人不断研进,从精湛的花卉制作到逼真的人物造型,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如今已成为一朵绽放在中原大地上还没有被更多人熟知的民间艺术奇葩。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东蔡庄村共有六道社,拥有故事六桌,每年新春庙会,6桌故事各展风采,多为下生上旦,其内容有“西厢记”、“风雪配”、“二度梅”等,近年又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江姐”等,故事人物或立于枝头、花中,或站于剑戟、斧头上,各具特色,惟妙惟肖。另有狮子、大鼓,不同形式的秧歌、舞蹈等云集广场,十分壮观,吸引了周边十里八乡的观众专程赶来观看故事,令观赏者惊喜万分,赞不绝口,而难解其中奥妙。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故事社曾有一度搁浅,无人过问,服装道具失落严重,面临失传之势。改革开放以来,东蔡庄村两委积极响应保护文化遗产的号召,开始重视民间文化,为了保护故事社,九十年代末专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组建了“故事研究会”。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高抬的高度几乎让演员的头挨住电线,过电线的时候还要用高杆把电线托举起来供演员通过。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高抬的高度几乎让演员的头挨住电线。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高抬的高度几乎让演员的头挨住电线,过电线的时候还要用高杆把电线托举起来演员才能通过。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高抬表演已经成了非遗项目,深受当地人喜爱。

洛阳过年村里耍高抬 小演员吓哭好几次

  高抬表演已经成了非遗项目,深受当地人喜爱,表演的时候人们都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