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信访机制创新 “领导挂牌、群众点名”
关键是解决问题
2011年8月3日星期三,是三门峡市实施“领导挂牌、群众点名”信访机制的第一个市级领导接访日。三门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群众工作部部长郭绍伟来到市群众服务中心接待来访群众。
“当时的场面像赶会,可谓是‘人山人海’”,该市信访局接访科副科长范江涛回忆,“我干了7年信访工作,没有见过这阵势”。
“郭绍伟书记除了中午回去吃顿饭,晚上是在现场吃的盒饭,”李定慈说,“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十一点半,他共接访55起、涉访群众100多人,这种情况可以说前所未有”。
效果显而易见,“在每周三的市级领导接访日,信访案件从最初的每天50余起降至目前的三五起,一个上午就能够接待完毕”,范江涛说。
李定慈也很振奋,“原来信访局只相当于一个信访案件‘中转站’,并不具体办理案件,作为综合协调部门尽管有督办之责,但往往效果不佳。现在领导参与了进来,力度就大了”。
在接访中,对案情比较简单、政策事实清楚、能够当场解决的案件,由接访领导现场答复或批办。对复杂疑难信访案件,则由接访领导主导,涉案责任单位、掌握政策的职能部门和信访群众“三方”面对面陈述沟通,共同“会诊”信访案件,最后由领导拍板定案,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落实工作责任,并限定办结期限。“只要领导介入,结果是一定要向领导反馈的,由联络员、信访部门和接访领导形成的‘三层督办’使得解决问题的效果较为显著”,李定慈说。
2月23日上午,在义马市群众工作部,记者不约而至。群众服务中心大厅里空空荡荡,没有来访群众。看到一间标有“谈心室”的屋子,记者径直推门而入,该市副市长程相渠正在与来访的乔马强(化名)夫妇二人谈心。
今年50多岁的乔马强,有3个孩子,老大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一企业打工,另外2个孩子还都在上学,经济不宽裕。去年他骑摩托车不小心摔断了胳膊,几万块钱的医疗费使得这个普通的农家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就是来问问,村上条件比我们好的都能吃低保,我们为啥不能吃低保,去年就向上级申报了,现在也没啥信儿。”乔马强说,“我的胳膊现在也直不起来,基本上干不了啥活,指望家里那点地,生活真的困难。”
程相渠让工作人员通知民政局长马上过来,了解情况。5分钟后,民政局长张荣军赶了过来。张荣军向乔马强夫妇仔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并与其所在办事处进行了联系。张荣军初步确认,根据低保规定,乔马强家并不符合低保条件,并向他们详细解释了相关政策。
乔马强的老伴显得很失望,情绪开始变得激动,哭着诉说家里的难处。程相渠极力劝慰:“你的难处我们能够理解,先不要着急,咱再想想办法。”随后,经过商量,决定对乔马强进行临时性紧急救助3000元,并电话通知其所在办事处党委书记第二天落实。
乔马强的老伴哽咽着说:“我们从来没见过市长,从电视上见过你,听你说话可得劲,就来找你,这一辈子都感你的恩!”
程相渠说,领导接访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要把问题解决掉。
据三门峡市信访台账显示,自实施“领导挂牌、群众点名”信访机制以来,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460余人挂牌接访,接访案件1330余起、涉访群众1978人,95%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群众点名”引发关注
作为一种探索,三门峡“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模式同样引来诸多关注和讨论。
新模式能保证信访群众都能见到领导吗?
曾经担任过乡党委书记的李定慈谙熟群众的上访心理:“有啥事就想见领导,并且官越大越好。”
范江涛笑着说,实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后,有的群众没事也来“转一圈、凑热闹”,“有的群众来访,领导已经接待过,下次领导接访日他又来了,说上次我见了书记,这回想见见市长。”
很显然,在最基本的层面,“领导挂牌、群众点名”的信访机制使得老百姓“想见领导、能见领导”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作为一种沟通渠道,这无疑为信访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基础。
在义马市群众服务中心大厅,一行标语非常醒目:“累了你就歇歇脚,渴了你就喝杯茶,气了你就消消火。请进,这里就是你的家!”程相渠说:“有的群众是带着气来的,想来这里发发火,可以理解,领导出面接访能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李定慈也说:“领导接访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探索、一种载体,可以舒缓社会压力,有利于解决新形势下的矛盾和纠纷。”
陕县宫前乡的来访群众王建水激动地说:“没想到市领导会拉着我的手把我送到门口,感觉很不一样!”
出于传统心理,群众都想见“一把手”等主要领导,这会不会给全局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机制实施以来,市级信访案件相对集中在了市级领导接访日,周三的信访量约占信访总量的一半左右”,范江涛说,“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要求见领导的群众正逐渐减少,这有赖于日常信访也能够解决问题的引发效应。”
不难发现,“领导挂牌、群众点名”信访机制的良好效应,与领导介入信访工作有很大关系。有论者对此质疑,长远来看,凡事“系于领导一身”是否有悖于现代社会理念?程相渠说:“凡事总有个渐进过程,在当前这个阶段,基于中国社会传统和现实,该信访模式还是有必要的。”
让各级领导参与信访工作,会不会是一种负担?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杨树平说:“领导接访不是一种任务,领导干部要把接访变为一种自觉行动,主动去做,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要务求实效,实现‘务实信访’。”程相渠也说:“新形势下,信访工作要‘出于信访、高于信访’,用群众工作这一载体统揽信访工作。”
毋庸讳言,目前信访现状一定程度上与干部的作风有关,“工作方式粗暴、推诿扯皮往往会激化矛盾”。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实际上也是一种公开的渠道,通过挂牌把选择权交给群众,将领导干部推向了直接面对群众的前台,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考验。
社会学家、清华大学李强教授指出:“这种‘倒逼机制’让各级领导干部感到了压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了能力。”
很显然,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领导挂牌、群众点名”信访机制需要逐渐完善,但根本上还是要转变观念、变上访为下访,务实为民。
据了解,每月30日(2月份为最后一天)是三门峡市的群众工作日,当天,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走出机关了解社情民意、征集群众意见、排查化解矛盾,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同时在全市集中开展“万名干部进农户”活动,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每名干部必须走访10户以上,每月进村入户不得少于4天。去年,全市2.8万余名干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6.6万余人次,排查化解矛盾2677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19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08件,有效地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了基层。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