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伏牛山深处,有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多年来,这条路上总是出现一老一少两个身影,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他们是谁?他们要做什么?故事还得从17年前说起。
守护下山路——
老党员的一句话烙在他心里
张来发,栾川县供电公司叫河供电所员工。在一次巡线过程中,他结识了住在栗树沟后山的空巢老人雷文法。雷文法是个老党员。
考虑到老人年过花甲,张来发趁着每月巡线的机会,帮老人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日子久了,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
2002年的冬季,一连下了几天大雪,山路不好走。这天,张来发巡线时碰到村党支部书记王天成。王天成让他顺道给老人捎个信,说是第二天要开党员会。
巡视完后,张来发来到雷文法老人的家里,拿起扫帚准备扫雪时,老人的屋门吱扭一声打开了。
老人的回答铿锵有力。
后来,张来发得知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到山下参加党组织活动、从未间断,心中敬意油然而生。从那以后,张来发成了老人的“专属信使”,按时接送老人参加党组织活动,这一送就是17年。
走好服务路——
在老人的介绍下加入党组织
“做党员,光荣!”老人朴实的话语,一直萦绕在张来发心头。
2003年夏,栾川县叫河镇因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整个栗树沟村受灾。张来发和同事们第一时间投入到救灾抢险中,为临时安置点提供电源。
一天,张来发回到所里时已是夜里11点,浑身散了架似的靠在椅子上睡着了。迷糊之际,他突然听到所长喊道:“瓦石村有险情,党员跟我走!”原来,瓦石村口有一处电杆被洪水冲断,急需处理。
张来发跟随党员们赶到现场,二话不说跳进泥地里开始紧张抢修。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受损的线路才终于恢复供电。
附近的老百姓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有的送来热水,有的拿来干粮。此时此刻,张来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雷文法老人口中的“光荣”。
从那以后,张来发更加认真地工作,为乡里乡亲服务。
2003年冬季的一场大雪压断了供电线路,张来发和同事们在过膝高的雪地里紧急抢修,一干就是6个小时。
2004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天河景区突然停电。张来发和同事们摸黑抢修到第二天凌晨3点,让景区恢复供电。
2006年,张来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雷文法老人是入党介绍人之一。
“雷伯,以后我可以跟你一起参加党组织活动了!”张来发把好消息告诉雷文法老人,老人开心极了。
助推致富路——
是党员就要发挥模范作用
是党员,就要保持先进性,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作用。
2016年的一天,栗树沟村召开脱贫专题会,通报了村里732户村民中有将近200户贫困户,雷文法也是其中之一。回去的路上,老人心情沉重,张来发不断宽慰老人。
张来发觉得自己要在脱贫工作中做点什么。他找来村里的致富能人王九长商讨如何帮助村民脱贫。
栗树沟村虽然土地贫瘠,但盛产天麻、菖蒲、山茱萸等中药材和核桃、板栗等土特产。他俩觉得山茱萸的种植和维护不需要太重的体力劳动,可以带动村民增大种植面积。
于是,张来发帮助雷文法在他居住的后山上种植了2亩山茱萸。2017年,老人增收约11000元,成功脱了贫。
2017年下半年,王九长专门找到张来发,说他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但村里现有的线路不能保障可靠供电。张来发及时将这一情况向领导汇报,积极为村里争取电网建设项目和投资。
2018年,栗树沟村电网升级项目提前得到上级批复。张来发和同事们对村里电网加紧进行改造,为王九长的工厂提供可靠供电。
2018年秋,栗树沟村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山茱萸、核桃散货集散地。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卖山货挣钱,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时光荏苒,雷文法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腿脚也越来越不灵便。今年5月,老人在山下安了家。